中國法院近期判決一名父親過世時還是冷凍胚胎的兒童,與遺腹子女同樣得享亡父撫卹金。pixabay
中國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人民法院,近期審結一樁給付撫恤金案,認定試管嬰兒與工亡(因工死亡)職工的供養親屬關係,判決社保中心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至孩子18歲為止。
中國澎湃新聞
報導,陳姓男子2019年因與妻子不孕不育,到醫院接受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並冷凍9枚胚胎。不過,準備移植手術期間,陳男因工傷死亡,遺孀選擇仍將冷凍胚胎植入體內,2021年1月產子,同時銷毀剩餘的8枚胚胎。
2024年5月,遺孀作為兒子法定代理人,向社保中心申領供養親屬撫恤金,但社保中心認為,陳男工亡時,兒子尚為體外受精胚胎形態,不屬遺腹子女,不予支付。
中國法院近期判決一名父親過世時還是冷凍胚胎的兒童,與遺腹子女同樣得享亡父撫卹金。pexels
遺孀不服訴至法院。庭審中,遺孀指出,兒子與先夫具有血緣上、法律上的父子關係,受精胚胎移植是夫妻共同商定的生育計劃,基於共同意願生育的子女,權益應受法律保護。
社保中心則表示,現行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職工在工亡後,其遺孀通過解凍移植體外受精胚胎所生育的子女,可享受撫恤金待遇,故不予受理並無不當。
法院經審理認為,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應當受到平等保護,不能因孕育方式的不同及醫學技術介入而差別對待。本案的孩童作為通過胚胎移植出生的子女,與遺腹子並無不同,均屬需「依賴職工經濟來源供養」子女。
本案孩童因父親死亡喪失經濟支持,符合供養親屬撫恤金制度,旨在救濟「持續性供養關係中斷」的情形,故認定該名孩童屬於工亡職工的供養親屬,應享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判決社保中心支付他2021年1月至2025年3月的供養親屬撫恤金人民幣6萬(約24.5萬元台幣)餘元,並自今年4月起,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至其18周歲時止。
一審判決後雙方均未上訴,目前判決已生效。
本案承辦法官、清江浦區法院行政庭副庭長劉斐然表示,在法律對胚胎移植出生子女的撫恤金資格無明確規定時,應回歸工傷保險制度「保障職工家庭經濟來源」的立法初衷,維繫工亡職工身後留下的無勞動能力親屬的基本生活來源。
本案中的孩童雖在父親死亡時,處於體外胚胎狀態,但這是父母通過合法醫療行為共同選擇的生育方式,胚胎受精、發育等階段也已在其父生前完成,只是尚未移植,空間上尚未處於母親體內,但其與自然受孕情況下的遺腹子女並無本質區別。
澎湃新聞報導中指出,本案是以行政判決方式明確使用胚胎移植技術並於職工工亡後出生的子女,享有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的典型案件,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快速發展下,對於通過胚胎移植出生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具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