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的34歲數學界新星王虹有望角逐菲爾茲獎受矚,卻因6月在北京用英語演講,意外成為中國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的犧牲品。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官網
來自中國的34歲數學界新星王虹,因為共同解決一項幾何量測理論的百年難題,有望角逐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受矚。然而,她在上月於北京用英語進行演講,卻遭到中國網友群起圍攻,意外成為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的犧牲品。
出生於中國廣西桂林的王虹,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赴法國獲得碩士學位,並在美國取得博士文憑,目前是紐約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的副教授。根據公告,她將於9月起加入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擔任終身教授。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13日報導,王虹去年與其他學者專家合著的一篇論文,解決了困擾學界百年的掛谷猜想(Kakeya conjecture)難題,這對成像、資料處理、密碼學和無線通訊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使她成為角逐明年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的新星。
王虹上月赴北京交流訪問期間,多所中國大學院校及研究機構為其舉辦研討會。在北京清華大學的開幕式上,首位獲菲爾茲獎的華人得主丘成桐讚賞王虹,稱她是中國年輕一代最偉大、最重要的學者。王虹則用中文致謝,隨後在得到現場聽眾同意下,用英語進行演講。
然而,並非所有人對王虹的做法感到滿意。一位網友在社群媒體發文稱:「在國外生活這麼久,她肯定忘了中文。我猜(愛國的中國人)肯定覺得她是個『香蕉人』,因為她會說英語。」部分中國網友常用「香蕉人」這一貶義詞形容被西方社會同化的亞洲人。
還有中國網友將王虹與北京大學33歲的數學學院助理教授韋東奕進行比較。從未喝過洋墨水的他曾兩度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亞滿分金牌。中國官媒《中國日報》2021年報導稱,韋東奕曾收到美國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並承諾對其免除英語語言測試,但其本人後來澄清,哈佛大學從未與他直接聯繫。
雖然一些中國網友稱讚王虹的學術成就,但許多人高度評價韋東奕對中國的奉獻精神。一名網友寫道:「這兩人無法比較,因為韋東奕的奉獻完全是為了人民和國家!」另有網友表示:「無論王虹做了什麼,都改變不了她為美國利益服務的事實。」
近年來,在與美國的激烈競爭中,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不斷高漲。北京智庫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直言,許多人在獲取資訊和發表觀點時缺乏理性和基本的媒體素養,一些社群媒體用戶為了追求點擊量,訴諸偏見、煽動分裂,並補充說「不良的網路環境難免會扭取大眾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