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離岸風電3-2選商業者揭竿起義背後的三大意涵

    2024-03-16 15:25 / 作者 吳馥馨
    離岸風力發電機。經濟部提供。
    離岸風電3-2期選商已在3月11日起開始受理,但經濟部能源署3月14日舉辦的選商作業說明會,卻赫然出現業者「揭竿起義」,以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及其風機供應商台灣維特斯(Vestas)為首的業者主張3-2期選商不該在4月10日截止,考量供應鏈及碼頭量能,以及合理購電合約價被不切實際的消息干擾,市場已經崩壞,為維護市場健康性應延後選商。

    但丹麥商沃旭能源及其風機供應商西門子歌美颯則主張,為了3-2選商,他們都已準備好了,基於信賴保護原則,選商應該如期舉行;西門子歌美颯更說,今年1月已完成了台中機艙組裝廠擴建工程,並將聘僱300名員工,但手中除了服務海龍專案,卻苦等不到其他訂單,也向官員喊話他們要訂單、不能讓工廠空轉。

    兩大離岸風電開發巨擘的意見喬不攏,的確也讓經濟部能源署十分苦惱;官員坦言,3-2選商辦法都公告且陸續收件了,如何有合理且能同時說服大家的理由延期;而且若展延勢將牽動政府整體離岸風電發展的期程,恐非能源署可以決定。

    但從CIP與沃旭兩相僵持的理由可以窺見,離岸風電發展確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門檻,包括成本節節攀升、供應鏈與施工船隊量能,而且達標越來越困難。

    趨勢一、離岸風電開發成本不降反升

    CIP與Vestas主張3-2選商應展延的理由是,由於本土供應鏈量能不足,仍在趕3-1期的訂單,交期不確定下,加上供應鏈預期原物料成本會節節攀升,故而無法明確報價。

    沃旭與西門子歌美颯也認同成本攀升的論點,因而主張越等只會越貴,既然他們都準備好了,就該如期選商。

    由此可知,離岸風電的開發成本並未如政府原先所預期的逐漸降低,反而被疫情、戰爭造成的原物料成本攀升打敗,供應鏈本土化也未達到原先預期的規模經濟。

    趨勢二、業者綠電成本走揚 綠通膨來了

    目前,離岸風電所發的綠電,幾乎是被台積電買走;事實上,台灣的大廠都面臨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壓力,除了台積電,其他如面板業、金融業都在等著搶購離岸風電發出的電力。

    原本企業期待,隨著離岸風電建設普及,建置成本可以逐漸走低,離岸風電的購售電合約(CPPA)價格可以降低,但隨著原物料價格走高,以及施工成本上揚,未來離岸風電合約可能會越來越貴,「綠通膨」已無法避免。

    趨勢三、企業寄望靠風光獲零碳電力要很拚

    Vestas台灣區總經理直言,台灣前期的離岸風場建置幾乎都在遞遲,風場開發不能容許年復一年的延遲下去。雖然經濟部表示,會努力達成今年底離岸風電建置3GW的目標,但面對多重挑戰,達標不容樂觀,而且能源署已鬆口,3-1的併網期程將通案展延半年至2026年底、2027年6月底 。

    另一方面,2023年太陽光電累計裝置容量12.22GW,距離原訂2023年底目標14GW仍有一小段距離;而且已是連5年沒達標。

    眼看著風電、光電建設都在推遲,但國內業者卻面臨全球大廠因RE100對零碳電力迫切需求的時間壓力。在在都顯示,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20%,光電裝置容量20GW,離岸風電5.7GW的結構,已到了全面檢討的階段。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