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護移工照顧長者的勞權問題一直未被重視。廖瑞祥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年(2023)8月底提出80歲以上長者取消巴氏量表,直接能夠申請外籍看護工的政見,行政院會9月14日決議放寬聘雇外籍家庭看護門檻,但是引進外籍看護真的就是「長照解方」?還是製造更多的社會問題?「我沒有自己的房間,都是睡在客廳,半夜只要阿嬤咳嗽,我就要立刻起來,如果晚一點起床,老闆醒來看到就是一頓罵,然後,整晚都不讓我睡覺,可是,阿嬤幾乎每晚都會咳,我每天不是無法睡覺就是睡不飽!」來自印尼的失聯移工Novia眼眶泛著淚,談及當初要逃的原因。
不只是睡眠品質不好,Novia甚至兩個月才能放假一次,而且只有某個禮拜天的早上3個小時,平時老闆還不准她使用手機,每次思念女兒想通個電話,老闆就覺得她在偷懶,她只是因為思念也擔心印尼家人狀況,老闆卻連這也要管,更讓她生氣的是,只因不喜歡她拜拜就禁止,害她每天只能在心裡默默跟阿拉懺悔,這種生活經歷快2年,她身心崩潰,有一天她趁著放假出門,就沒再回去,現在在幫人賣菜維生,生活品質跟收入都比以前好,只擔心哪一天被逮到要回去。
同樣來自印尼的看護移工Hadu,不只要照顧阿公,因為照顧家庭是在做跟搬運有關的工作,每天還要幫忙搬運很多重物上車,時間久了身體亮起紅燈,幸運的是她有機會轉換工作,可是在移工調解會上看到阿公淚流滿面呼喚著她的名字,讓她很難過也很不捨,「因為阿公真的對我很好」,可是薪水低還有健康問題,讓她只能在離別時跟阿公相擁而泣,「到現在還是會想阿公,對我很好的阿公」。
Novia跟Hadu的遭遇,是許多看護移工普遍遇到的問題,當移工的工時、勞權無保障,學者跟民間團體都認為行政院放寬聘僱外籍看護資格,只是把政府的長照責任推卸給家庭,造成「弱弱相殘」。
台灣很多移工跟被照顧長者建立很深厚情感,圖與新聞中人物無關。洪敏隆攝
【「巴氏量表」免評3族群】
1.經評估、核定長照服務後,持續使用長照服務達6個月以上,仍無法滿足照護需求者,可免經巴氏量表評估、直接聘僱外籍看護工。
2.輕度以上失智症患者,只要經1名神經科或精神科醫師臨床診斷,失智評估量表達1分以上,即可免評聘僱外籍看護。
3.擴大身心障礙免評項目,由現行的12類增加為14類。其中,肢體障礙與罕見疾病皆擴大為不限病症,同時新增呼吸器官失能達重度障礙以上、吞嚥失能達中度障礙以上皆免評巴氏量表。外籍看護「很好用」 建立在違反人權上「不要把自己的便利,建立在違反別人的人權上!」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所長劉梅君直言,要放寬引進更多的外籍看護,必須先檢討現有制度的陋習,外籍看護工的薪資、工時、休假等工作人權是否獲得改善?這種一對一的24小時照顧法能否改進?如果不能夠改善、改進,現在外籍看護工逃跑的情況豈不是因為大開移工大門而更加嚴重,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服務暨庇護中心主任汪英達批評,長照原本應該由國家投入更多的資源,但是政府規避責任,一昧放寬讓更多家庭聘用外籍看護工,說穿了就是因為外籍看護缺乏法律保障勞動條件,所以「很好用」、「擴大用」,不論是兩公約的審查或是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國際公約的審查,國際人權委員都一再建議台灣要盡速立法保障家務移工勞動權益,台灣政府卻從不願撕掉這「奴工日不落國」標籤。
比較家庭移工與產業移工的勞動條件,產業移工的工資、工時與休假都受《勞動基準法》規範,家庭移工卻被排除在外。
家庭移工與產業移工薪資比較
根據勞動部各年度的《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報告》,家庭移工的總薪資近幾年除了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略有衰退,其他年度都略有提高,但是調漲額度只有幾百元新台幣,與比照本國勞工最低薪資的產業移工相比,差距是越拉越大,總薪資差距在2021年已經破萬,2022年甚至來到1萬1770元之多。
不適用《勞基法》的另一個問題是休假,根據勞動部的調查,2021年有74.3%的聘僱家庭,完全不給予外籍看護工休假,原因可能與疫情影響有關,但去年(2022)疫情趨緩,卻仍然有50.6%的外籍看護工是完全沒有休假,雖然42.2%是有部分休假,但多數與前面提到的Novia遭遇相同,可能1個月甚至兩個月,才換來幾個小時的假期。
在調查中,很多僱主指沒有放假原因是外籍看護工想要加班多賺點錢,實際上包括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國政府所公告家事移工之定型化勞動契約範本內容,也有規定每7日給1天休假,但若僱主要求家庭看護移工於是日提供勞務,則僅需發給1日工資作為加班費即可。
以家庭看護移工每月工資新台幣2萬元為例,折算每日工資以667元計,每月約是增加3000元左右,就能使家庭看護移工全年無休。
外籍看護工假日放假情形
機器都知道要休息保養 人豈能24小時不停歇工作?外籍看護工採用的「家庭聘僱制」,讓個別家庭成為僱主,導致移工必須住在僱主家中,也就是受照顧者的家裡,勞團認為這讓移工成了24小時待命、工作的便宜照顧者,工作項目也不僅只有「照顧」,還要做很多額外工作,如家事或僱主家中營業項目,甚至人身被僱主掌控,沒收手機、限制出入等也時有所聞,更有因為居住環境沒有隱私,隨時暴露在性別與肢體暴力威脅風險中。
汪英達說,由於外籍家庭移工不適用《勞基法》,對於勞政單位來說,家庭屬於私人空間,不會做勞動檢查,儘管有做訪查,但是規定僅限於「許可的工作場地」查看,還要跟僱主先約好時間,「問題當然永遠都查不到」。
「就算是機器也知道要給予休息時間,但是外籍家庭移工沒有足夠休息時間,還要背負沉重照顧壓力,又沒有得到合理的薪資待遇,種種因素堆疊累積下,無休止的照顧悲劇,成為部分家庭移工選擇逃逸失聯的導火線。」汪英達感慨說,大家都呼籲要抓逃跑移工,卻沒有人省思是什麼樣的勞動條件迫使他們逃跑?
根據勞動部及內政部移民署的統計資料,家庭看護移工每年失聯新增人數介於6859人至8783人之間,累計至去年底共有7萬2668名家護移工失聯逃逸,佔所有失聯移工19萬7263人中的36.8%,僅次於製造業的11萬738人(56.1%),但是如果以進來台灣人數跟失聯的比重做比較,這幾年聘用的家庭移工的人數約22萬至25萬人,不到製造業移工人數的一半,失聯比重卻遠超過製造業。
失聯移工人數統計
薪資待遇與勞動條件不如人,直接導致失聯看護移工問題,內政部去年就在立法院提出的報告分析指出,若要從源頭改善失聯移工,應調整最低薪資,開放移工自由轉換雇主。
法律上求助無門,許多移工選擇逃跑。他們四散在台灣的邊陲角落,潛藏於社會的底層,無聲勞動。劉梅君指出,如果要擴大引進外籍看護移工,應該省思「台灣是用什麼思維看待人家的身分」,不只是勞權的問題,包括他們的婚姻、親密關係需求等都應該要考慮,涵蓋社會性、生活空間等議題都應該要更周延完善,若沒解決還擴大開放,只是造成更多失聯移工,衍生更多的社會問題。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說,一個重視照顧價值的國家當然會用合理的照顧勞動條件去留任看護,但這次政府在談的放寬移工聘僱標準,前提顯然是要擴大奴工制來處理長照有所缺失的問題,這麼做只是為了選舉搶票,忽略對人權和性別平等的衝擊,政府沒有根據實際證據,好好交代政策產出的過程和理念,提出更有遠見的方案。
已經三度政黨輪替 看護移工勞動條件仍沒法律保障對於家庭看護工一直被排除在《勞基法》外,桃園市家庭看護工工會秘書長黃姿華指出,移工團體從2003年就在立法院提出要立「家事服務法」,至今已經20年過去了,執政黨都輪替3次,家庭看護移工的勞動條件,仍沒有獲得任何法律的保障,家庭看護移工的人數卻從當時的10萬人,來到目前的20萬以上,顯示台灣政府不管哪一黨執政,就是要民眾依賴奴工撐長照!
黃姿華說,不否認有些被照顧者有24小時的照顧需求,也不反對重障、失能者、長者應該在家享有居家服務,移工團體反對的是,由一個家庭看護工24小時獨立去滿足這個需求。當照顧者只有孤身一人,不論是家人還是移工,都無法長久承擔跟被照顧者綁在一起。這種看不到終點的身心耗竭,難道這麼多長照悲劇還不足以說明嗎?
針對多數看護移工沒有得到合理休假的問題,勞動部與衛福部共同推動的擴大喘息服務,就是讓更多外籍家庭看護工能夠合理休假,去年使用人次達到約40萬人次,但是每年每人只有21天的額度,因此勞動部今年以就業安定基金編列約8000萬元做為短照服務。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表示,長照家庭可合併使用擴大喘息服務、短照服務的額度,加起來1年最多有52天的天數,今年到8月有3.1萬人次使用。
但是使用的比例,在僱用外籍看護的長照家庭中仍佔少數,雖然短照服務提供一般家庭84%補助,以等級7到8級的被照顧者家庭,一般戶一年只要支付1.1萬元就可給予外籍看護每年足夠休息,但是不給予休假以支付加班費方式處理「成本更省」。
目前長照2.0的服務對重症者真的不好用,檢視長照2.0實際使用情形,評估等級越高、越重症的被照顧者,使用長照服務的比率越低,導致當被照顧者需要更密集或夜間服務時,這些都是長照2.0未提供的服務,也是家庭不得不轉而聘僱家庭看護工。
學者專家呼籲要重視外籍看護的勞權問題。廖瑞祥攝
除了修法訂定相關的工時等規範外,劉梅君認為,廢除一對一24小時住家式聘僱移工,將移工整合進入長照的居服產業,由特約機構聘僱。以最佳化照顧人力調配,也是可行的方式。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也有同樣呼籲,大家要省思每位老人都期待一對一的照顧,那當台灣進入2025年超高齡社會,2025年老年人口成長至469萬人,開放80歲以上長者就可申請家庭看護工,這種一對一的照顧人力不僅會導致照顧人力配置失衡,更會製造不必要的失能依賴。
政府談長照政策,應該省思移工並非唯一解藥,甚至因為漠視移工人權,不僅讓失能家庭的被照顧者無法真正獲得妥善照顧,衍生更多黑工流竄在台灣的社會底層,國家社會將付出更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