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寫下台灣公民運動的新頁。圖為台中罷免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江啟臣二階連署書送件。展翅廢翔團隊提供
大罷免第二階段除了少數還在進行連署,大罷免36案有30件達到連署門檻順利送件,雖然其中可能有少數幾件最終無法通過查核而被剔除,但這種成果已遠遠超乎罷免起動之初的預期。更重要的是,這場大罷免運動在台灣公民運動發展史上也是前所未見的重要一頁。
昔日指標性社會運動 能量聚集中心議題解嚴以來,台灣有幾次對重要政策甚至整個政治發展造成重大衝擊的社會運動,其中,野百合運動、反《刑法》一百條、白曉燕命案、白衫軍、太陽花運動等幾個最具代表性,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是聲勢浩大的街頭抗爭,其中也曾引爆幾起激烈衝突,例如1991年的反《刑法》一百條抗爭。掀起1990年野百合運動和2014年太陽花運動的運動主體是學生;1997年白曉燕命案引發的幾場抗爭以及2013年白衫軍運動的中產階級特質較明顯,而後者也是台灣網路動員「快閃政治」代表,名義上「公民1985行動聯盟」是號召者,實際上卻有「阿拉伯之春」網路動員去中心化的特色。
上述台灣重要的社會抗爭都有共同模式:藉由在特定時空聚集大量人群來突顯某一個訴求主題。而在過程中可以看到參與的公民、社團自發組織起來運作,以維持運動於不墜,例如物資運補分配、組織宣講,或透過在抗爭現場組織公民會議凝具運動策略共識、充實訴求議題。不過這些運動都還是把資源、能量、論述匯集到一個中心點以撐起主要訴求,即使像白衫軍這樣的快閃運動也如此。
太陽花運動與過去台灣大型社會運動相同,都是藉由在特定時空聚集大量人群來突顯某一個訴求主題。資料照片
罷團去中心化不同以往 白領族居多並非邊緣人如今的大罷免運動也有部分元素類似上述幾個指標性運動,但它有一些重要特質卻是之前運動所沒有的。雖然在民進黨立院黨團召集人柯建銘倡議大罷免之前,各地方已有公民團體陸續針對選區立委展開罷免行動,但柯建銘倡議之後才讓大罷免成為全國聚焦議題。即使具有一個全國性共同訴求,但各地方公民團體卻自主性相當高、各自運作;即使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都支持大罷團,但並無法主導運動的方向與節奏。
不少投入各地方罷免運動的公民表示,自己受到在台北的立法院外的青鳥運動啟發,因此注意到在野黨如何在國會中恣意妄為、癱瘓政府、危及國安和主權;不過,他們在各地投入的罷免活動已經與青鳥運動或者青鳥的主要發動者「經民連」沒有直接關連,而經民連也沒有足夠能量去整合串聯各地罷團。
罷團以白領階級為主,並有高比例是女性。圖為罷免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團體與發言人阿美。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被連署罷免的基隆立委林沛祥稱:「罷團是社會邊緣人的集合體。」此言一出引起很多支持大罷免運動者反彈。林沛祥對罷團定性應是來自對上個世紀街頭抗爭的刻板印象。民進黨成立之初的街頭抗爭,的確有一群固定常客的社會邊緣性格較強,其中很多扮演「衝組」角色;相對的,大罷免運動的志工更像是白曉燕與白衫軍的參與者,中產階級特徵較明顯;罷免運動的參與者中女性比例相當高。
和白衫軍的白領參與者不同的是,參與大罷免的白領公民不只是被動參與,更是各地方組織、規畫、推動運動的主導力量。相當程度上他們較類似那些參與環保、生態保育運動的公民,也更符合「無大台」、「如水」的去中心化運動;過去在台灣沒有在同一時間、不同地區有這麼多公民自主結合成的團體分別在推動一個共同目標。這也絕非藍綠兩黨的基層組織有能力動員的──綠營地方經營沒有藍營久遠深廣,但藍營基層黨組織卻已老朽生鏽、黨員失聯離散,才會搞出一堆死人連署。
這回賣芒果乾不是別人 藍白行徑催出「藍伯伯」挺罷環保、生態運動的政治性相對而言較不強烈,但大罷免的政治色彩卻很鮮明。蔡英文執政時期,藍營最愛嘲諷民進黨是靠販賣「芒果乾」(亡國感)來吸納選票、鞏固政權。大罷免運動能在各地風起雲湧「芒果乾」也居功厥偉。有意思的是,這次「芒果乾」不是民進黨政府在強力推銷,而藍白政客對北京過度諂媚、盲目刪預算與杯葛政策已罔顧國家安全,種種作為讓民眾亡國焦慮油然而生,進而主動支持大罷免。
運動中可以看到很多被稱為「藍伯伯」的外省籍銀髮族挺身支持,也有一些退役軍官站上肥皂箱、提醒民眾台灣面臨的國安危機,他們立場、論述迥異於綠營,但他們同樣擔心在藍白聯手癱瘓國安外交下,中共犯台已不再是危言聳聽;本身的軍事歷練讓他們在分析台海情勢時更具說服力。傳統綠營支持者是「抗中保台」,「藍伯伯」們則是「反共保台」,而他們都一起站在大罷免的旗幟下。
入黨40年的「正藍軍」國民黨員曾現身罷免藍委現場力挺。資料照片,取自攝徒日記Fun TV YT
這一場大罷免為台灣公民社會開展出比以前寬廣的空間,也吸引了更多以前沒有投入政治性運動的公民參與,也因此出現不同以往的抗爭論述。這個運動自主性很強,但藍綠陣營還是會陷於舊思維、想用藍綠對抗框架來駕馭這股新興民間力量。最明顯的例子是,檢方調查國民黨罷免連署造假,朱立倫等國民黨菁英都像膝蓋反射一般指控民進黨政府政治迫害,藉此向藍色選民拉警報。藍綠對抗升溫、最容易讓流離支持者歸隊,這有利於藍營在罷免第三階段投票、第四階段補選的動員。
藍白嚇到祭出收買政策 不敢再猖狂輾壓大罷免展現的成績已讓藍白政客有所收斂,他們也學會了以增加國定假日方式討好選民,然後再甩鍋給民進黨政府當初搶走勞工7天假。藍白兩黨「還假於民」後又再恐嚇選民:如果大罷免成功、民進黨控制國會,又會修法把5天假要回去。在野黨還是很狡猾地沒告訴選民:其實比「一例一休」早一年立法院通過「單周40小時」,馬政府在資方壓力下,以「與公務員國定假日一致」為由、用行政命令為砍掉7天假期;一年後蔡政府推動「一例一休」政策,修《勞基法》讓砍假入法。 換言之砍7天假是藍綠共業。
不過至少大罷免二階成果有嚇到藍營,他們不再像本屆立院開議之初、彷彿拿到北京尚方寶劍般猖狂,在傅崐萁領軍下砍預算、修法都是直接輾壓過去,完全不用在乎選民觀感。如今,至少會用騙用哄用收買了!只是經過這場大罷免運動的歷練,公民也不會再那麼好唬弄了。
藍委羅智強(左起)、傅崐萁、王鴻薇罷免二階都已送件。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