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二階持續進行中,圖為罷免藍委羅智強宣傳活動。翻攝「大安強強滾 - 罷免羅智強 」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變換不定,讓全球企業、政府無所適從。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衛局(CBP)11 日公布豁免包括中國生產的電腦、智慧手機及晶片等電子產品關稅,隔天川普又說這是「假新聞」,預告即將對晶片徵稅。14日美國商務部發布通知,將調查「進口半導體和半導體製造設備」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也因為美國政策反覆,台灣政府因應措施也必需跟著調整 。閣揆卓榮泰原本在川普「解放日」兩天後就提出880億產業協助方案,13日卓揆宣布,由於美方政策仍在變動,原訂14日公布的880億元特別條例補助具體辦法將延後1週。
美國總統川普在關稅政策朝令夕改。圖為他週日在空軍一號上預告半導體關稅即將宣布。路透社
川普上台後提出許多決策暴衝,手段目的不相符、朝令夕改;這次關稅政策也一樣令外界困惑,核心幕僚發言自相矛盾、相關政策提出至今已改弦多次。這也讓台灣民眾在第一時間難以清楚瞭解川普政策,也無從明確判斷政府因應是否得宜。因此台灣民意基金會11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對於總統賴清德提出5大因應策略且不對美採取關稅報復,有43.9%民眾贊成、40.8%反對,民眾反應兩極、難以形成一致共識。
川普搖擺助長疑美論 在野趁勢鼓吹親中路線川普政府政策搖擺也助長了台灣在野黨疑美論。在野黨見縫插針質疑民進黨政府親美態度「真心換絕情」,美國得到台積電加碼投資反過頭來以高關稅報復台灣。而這些疑美論背後往往就是要趁機向民眾推銷親中路線。趙少康的言論頗就能代表反對黨這種心態。
趙少康批評賴政府「既無能又無腦,只有一肚子壞水,對大陸裝腔作勢,對在野黨羞辱輾踏,對美國卑躬屈膝,換來的卻是32%的關稅,還被川普說成是小偷,『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都不足以形容台灣處境。」他還提出解方:「減少銷美、增加銷陸」、「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一年增加1000億收入」。趙少康要政府下令禁止台積電赴美投資,他說:「台積電被送去和蕃」。「當全世界失去美國市場,轉向第二大市場中國大陸時,賴清德的抗中牌還打得下去嗎?」
面對這次川普發動的關稅戰,趙少康高唱「遠美親中」論調。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不過,當趙少康高唱這些「遠美親中」論調時,輝達(NVIDIA)14日宣布,未來4年將與台積電、富士康、緯創資通、矽品等台廠以及美國封裝測試大廠艾克爾(Amkor)合作,在美國生產價值5,000 億美元的 AI 基礎設施。台灣高科技廠赴美投資是強化台美經濟合作的不可逆趨勢。民進黨中常會9日邀請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報告如何因應川普關稅,他提出「脫中入北」做為台灣產業發展的方向,獲得黨主席賴清德呼應。
「脫中入北」引發質疑 但台灣不能再走回頭路「脫中入北」立即遭藍營政客批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賴清達要表達的應該是「脫中入美」,也就是「依美抗中」。《工商時報》與《經濟日報》14日同日刊出前行政院長陳沖的報導,暗指「脫中入北」是殖民經濟。兩報新聞內容一模一樣,顯然來自同一篇新聞稿。立場鮮明的風傳媒社評也強力批判「脫中入北」就像當年日本「脫亞入歐」思潮,把中國貶抑成與文明對立的野蠻一方。「台灣在今天右翼民粹氛圍高漲的情形下,『脫中入北』概念的出現,雖不令人意外,卻必須使人警惕。其背後隱含的思想,絕非學術,而是政治,更是仇恨。賴政府被美國霸凌,還得笑著張臂歡迎,當成「脫中入北」的投名狀。」
上述言論核心關切是台灣離中國愈來愈遠,而川普極端關稅政策也助長這些言論。拜登時代以漸進方式阻斷紅色供應鏈,讓各國廠商可從容把生產基地移出中國,在全球且建非紅「韌性供應鏈」;相對的,川普關稅政策讓美國近年來精心推動的全球供應鏈重組恐遭斷鏈,反讓中國得以趁機向受關稅衝擊的各國廠商招手,原本已經垂危的中國經濟再度起燃起一絲生機。《華爾街日報》也稱川普「送給習近平一份大禮」,《經濟學人》則嘲諷川普「讓中國再次偉大」(Make China Great Again)。
就在美中關稅大戰之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越南國是訪問,與越共總書記蘇林會談。路透社
川普關稅恐讓中國得利,這是台灣要警惕、同時也要對美國提出警告的,而非順勢向中國靠攏。台商好不容易陸續撤出中國、降低台灣對中依賴並強化對抗中國壓迫時的經濟韌性,當然不能因為川普政策錯誤而再度走回頭路。
別樂觀以為中國將被孤立 一帶一路可能重獲生機川普對中國步步進逼,不少台派川粉鼓掌叫好,認為會逼著中國走回孤立的竹幕,並預期內循環無法獨立支撐經濟成長而讓中國經濟加速衰退。這種看法可能太過樂觀,忽視了川普關稅對其他南方國家的影響,這些南方國家會把中國當成可寄予希望的市場;再加上川普大砍對外援助,間接擴大了中國在全球南方的發展空間,也讓過去幾年拜登和盟友們共同圍堵的一帶一路重獲生機。
此外,不少西方智庫、情報或軍方退役人士警告,在川普加大壓力下,習近平可能鋌而走險、孤注一擲對台動武。目前這些警告雖無具體事證支持,而且解放軍渡海發動大型對台軍事行動的能力也未臻完備,甚至解放軍對台備戰的靈魂人物、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出事消息的可信度也很高。不過,解放軍常態化地對台操演並未見鬆懈,4月1日東部戰區又針對台灣舉行兩天聯合軍演,因此台灣的警戒性不容降低。
大罷免已非藍綠對抗 而是抗中介入台灣內政台灣在野黨藉川普關稅戰攻擊大罷免,批評民進黨政府正事不幹、只會「窮凶惡極的發動大罷免,下鄉抹黑造謠」(趙少康語),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呼籲執政黨聚焦經濟、停止大罷免。顯然大罷免近來氣勢高漲出乎國民黨意外,連藍營鐵票區「天龍國」台北市大安區的藍委羅智強罷免案都過了第二階段門檻。值得注意的是,對推動與支持大罷免的民眾而言,並非把大罷免視為藍綠/朝野對抗的一環,而是在對抗中國介入台灣內政。雖然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是大罷免號召者,但各地罷免志工團體自主性高,這些志工以30歲以上的女性為多數,他們展現出高度的台灣認同與抗壓性。
大罷免二階持續進行中,圖為罷免藍委羅智強民團依各里進行收件。翻攝「大安強強滾 - 罷免羅智強 」臉書
另一方面,即使川普關稅政策搖擺多變,但主要目標是針對中國、企圖對中國施加經濟與地緣政治壓力,這是台灣民眾也能清楚感受到的,這點也和支持大罷免的基層民眾的價值觀一致。再加上關稅風波以來,藍營疑美親中的主張甚囂塵上,更加深支持大罷免的基層民眾不滿,而增強了4月以來大罷免的動能。雖然藍白陣營把矛頭指向賴清德政府,批評綠營在川普關稅國難當頭之際還在搞大罷免,但他們搞錯方向,他們該怪川普為大罷免推波助瀾。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