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顧爾德專欄:426「反綠共」對「大罷免」的警訊

    2025-04-29 10:59 / 作者 顧爾德 /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國民黨日前舉辦426凱道集會,稱現場湧入25萬人,說明了老朽的國民黨有被大罷免嚇醒。周永受攝
    「426反綠共,戰獨裁遊行」與「419拒絕統戰,守護台灣」對撞,讓台灣社會的分歧更明顯,也投下政治不穩定新變數,這對大罷免運動以及台灣民主政體的鞏固都是個嚴肅挑戰。

    426動員超過10萬人上凱道,這個成績讓在野陣營反罷免信心大增,也讓他們有底氣大聲喊出要罷免總統賴清德;而在前一個周末才在同一地點召集5萬人集會的大罷免運動支持者,原本信心滿滿,但看到在野陣營動員成果讓他們驚訝,也有不少人酸溜溜地質疑藍白陣營「膨風」到場人數到25萬人,批評參與者都是遊覽車動員來的,甚至連沒有投票權的外籍移工都載來撐場面。但即使其中有不少是國民黨各地動員人上台北,這種動員能量也說明了老朽的國民黨有被大罷免嚇醒。

    大罷免運動至今雖然成果可觀,但不會像秋風掃落葉般順利,如今已遇到反罷免的阻力快速集結升高。

    426集會展現國民黨動員力,對大罷免形成阻力。資料照片,周永受攝


    出一張嘴批判容易 在野卻也拿不對關稅對策

    對大罷免的支持者而言,在野黨於立法院癱瘓憲政體制運作,是在破壞民主政治,是幫助中共鬆動台灣防衛能量,同時也在瓦解台灣的獨立主權;而這群藍委們一方面高喊反獨裁,卻絡繹不絕地排隊到北京向獨裁政權朝貢。也因此,總統賴清德對「反綠共,戰獨裁」喊話:「真正要戰獨裁應該去北京天安門抗議。」

    趙少康批評賴清德「擇惡固執」,對藍白支持者很具煽動性。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而藍營「老鬥雞」趙少康則反駁說,賴清德只想鞏固他40%的選票,要60%的人到天安門抗議獨裁,這是在跟老共比爛、自甘墮落。他說,426大遊行人潮爆滿是人民對賴清德的「執政無能、擇惡固執、清算異己、濫用司法」積怨已久。趙少康最後這四句話讓賴政府隊以及綠營支持者聽來刺耳,卻對藍白支持者很具煽動性。

    在野黨一直批評賴政府對美國屈從,雙手奉上台積電結果還遭美國關稅報復。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後,日韓印越星等亞洲貿易大國不是領導人和川普直接對話過,就是和美國談判已有實質進展;相對的,台灣代表只和美國貿易代表署進行一次視訊對話就沒下聞,這被在野黨視為「執政無能」的證據。美國關稅風暴對台灣社會影響層面深廣,也是在野黨近來對賴政府主要攻擊點;即使在野黨對美國也拿不出具體辨法,但出一張嘴批判「執政無能」並非難事,也容易讓民眾聽進去。

    「綠共」舉例太牽強 罷團視為不合理詭辯

    第二個罪名是「擇惡固執」。從賴清德去年上任百日後,趙少康就批評他「硬不承認自己是少數總統,到處硬碰硬」。他當時就預言,賴清德是「雙少數總統,籌碼不多,只好搞大罷免,從謝國樑開始,接著就等著立委上任滿一年,只要罷免國民黨幾席立委,在立法院就能擺脫少數席次的限制。」民間推動大罷免的NGO、志工費勁向民眾解釋藍委如何在國會濫權反民主、如何不適任;趙少康們只要簡單地把國會問題都歸罪給賴清德的「擇惡固執」所造成,就能很快安定藍營選民的情緒──即使一些親藍民眾也覺得某些藍委太親中、太不適任,但比起對賴清德、對民進黨的不信任,他們寧可也「擇惡固執」,繼續捍衛藍委。

    對在野黨而言,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被查辦、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涉入詐領助理費案被查辦,都是賴清德「清算異己、濫用司法」的證據。對黨內都這樣搞,對黨外當然更容不下異己!按此邏輯再推演下去,政府要求陸配3個月內繳交取消中國身分證明文件、查辦國民黨罷綠死人連署,都成了「清算異己、濫用司法」的罪證。

    大罷免是民間發起,並非賴清德、柯建銘等人單獨掀起。圖為罷免洪孟楷團體募集連署。翻攝罷洪刻不容楷臉書


    從大罷免支持者的角度看,上述這些對賴清德、對大罷免的指控都很荒謬──大罷免的風潮不是柯建銘、賴清德或綠營任何一位政治領袖單獨掀起的;罷綠死人連署被查辦是藍白自作孽、自己修《選罷法》讓檢方得以依法偵辦;而陸配亞亞的案例的確讓國人警覺中共可能利用陸配對台統戰,這是個必防堵的國安缺口;黨政機構被共諜滲透要嚴肅查辦,但用這個理由稱民進黨為「綠共」是太牽強。對於藍白政客一年來如何蹂躪國會、造成台灣結構性危機視而不見,卻把不滿與不安全部歸咎給賴清德一個人,這是不合理的詭辯。

    藍選民害怕變革動盪 寧願選擇相信詭辯

    但是426凱道上10萬人集結說明了趙少康們這些話──即使是詭辯──的確能說服藍色選民。或者說,那些民眾寧可不去細究這些論述合不合邏輯、真不真實,因為選擇相信這些話讓他們比較心安。藍色選民原是存活在一個穩定的政治社會結構中,他們多遵傳一套保守的價值觀,但這個結構與價值體系在過去10年來已經被快速瓦解──10年前的318太陽花事件可以視為台灣一個歷史性轉折點,而國際大環境則是從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第二任積極布署「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到川普(Donald Trump)第一任對中國展開經濟與科技戰,宣告新冷戰來臨。這些內外情勢劇烈變化都令藍營支持者無法接受,讓他們有強大失落感。

    這群民眾害怕內政變革(包括軍公教退休制度)以及國際地緣戰略的動盪(明明新冷戰已開始,還夢囈般地說要在美中間保持中立平衡),他們不信任綠營政治領袖,但望之不似人君的藍營領導人又不能帶領他們「少康中興」、「 騎馬入京城」,所以他們懷念起蔣經國,他們看到社群媒體上懷舊群組張貼出台灣40年前老照片,就會留言「那個有蔣總統、孫院長,沒有綠蛆的時代真好!」

    藍營支持者對局勢感到不安,又無奈藍營領導人無法「少康中興」。圖為426活動現場。周永受攝


    支持大罷免的民眾會覺得這些藍營支持者不講理、難以溝通。隨著大罷免升溫,一點一滴感受到社會對立在升高。近來罷免志工與藍營支持者在街頭的口角甚至肢體衝突也愈來愈多。例如,台北天龍國大安區著名小餐館「Trueway麵線研究所」幫忙收取罷免連署,結果被消費者在Google評論上給了一星負評,留言稱因為店內大談罷免的聲音太吵、氣氛不好。

    政府強烈舉措激化對立 但趙少康們也不反省

    藍色選民的不安也因藍營立委等政治菁英言論誘發而升溫;另一方面賴政府的作為的確有推波助瀾的功效。民進黨政府敲鑼打鼓要陸配限期補交證明文件, 被認為是積極去中國化,內政部長劉世芳揚言要法辦到法院前抗議的國民黨主席,也被視為賴清德要政治整肅在野政治領袖。藍色選民們原已認為自己身分地位岌岌可危,賴政府的動作更讓他們敏感地認知到這些政策其實是對他們的步步進逼,於是被召喚上街頭、企圖要保衛自己滑落中的地位、或者是要捍衛自己心中美好的往日想像不再崩裂。

    事後證明,其實可以採取不少變通方法處理陸配文件問題,根本不需要大張旗鼓強調限期辦理而讓外界感覺像在獵巫,也引起關切移民權益的學者、民間團體抗議;而偵辦藍營違法抗爭是警察、檢方的工作,不需勞駕內政部長這個層級下指示、進而提高政治對立。也許趙少康的批評沒有完全錯──賴清德鬥性堅強造就了這些政策出台、提高對立。

    總統賴清德的鬥性堅強,其實也提高對立。資料照,民進黨提供


    領導人個性會影響決策,但趙少康們卻不反省,大罷免更重要的成因是在野黨立委顢頇造成人民的怨氣,只把所有責任歸咎於賴清德,進一步把訴求轉向罷免總統。以目前立法院的結構而言,總統罷免案不可能成案──罷免案需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三分之二之同意才能成案,之後還要經過全民公投,得半數選舉人參與投票、過半數同意才會通過罷免。

    大罷免應拉回主軸 別陷入對抗舊泥淖

    國民黨把訴求議題拉高到罷免總統,是為了正當化藍白在國會推動濫權、擴權的法案,解釋成因為賴清德獨裁,所以國會在野黨要反制,這增加了國會朝野「相罵本」;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動員藍營群眾、激化反民進黨的民氣,以利反罷免公投的攻防以及之後可能需要的補選。國民黨與民眾黨過去一段時間民調支持度都低迷,但民進黨政府最近幾個強勢作為引發藍營選民警覺,國民黨領導階層又把對抗主軸拉高到罷免綠營主帥,更助於激勵藍營士氣,也增加了大罷免運動成功的難度。

    大罷免運動當然需要民進黨政府正面支持,但是在運動最後階段應該把主軸重新拉回校正,從公民社會的立場向民眾強調:藍白兩黨在國會的作為已危及國家安全與民主體制正常運作,整合集結民間社會力量,不要隨著朝野政黨的激化再度陷入藍綠對抗舊泥淖。因為大罷免運動不是單線運作的,這個工作需要參與罷免運動的各公民團體串聯溝通,凝聚共識,共同發聲。這是大罷免運動最後能否成功的重大考驗。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顧爾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