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巨蛋公安3-2】逃生模擬資訊黑箱 安全疑慮難平
2025-04-21 08:05
臺北大巨蛋跟商場連棟設計,不僅逃生動線複雜,避難腹地是否足夠也有爭議。資料照,陳國偉攝
臺北大巨蛋雖然通過防火避難模擬等驗證,但是過程爭議不斷,資訊不透明,使得大巨蛋舉辦演唱會的安全性仍備受質疑。
臺北大巨蛋「孵蛋」歷時超過30年,中間衍伸許許多多複雜的爭議,大巨蛋園區(又稱「台北文化體育園區」)除了體育館,還有辦公大樓、旅館、商場、影城共5棟建築物配置,園區總建坪也從原訂的9.58萬坪擴至14.9萬坪,還發生過未按圖施作遭市府勒令停工。
園區擴建失衡 逃生與救災腹地足夠嗎?2015年,前台北市長柯文哲首屆任期內,市府邀集國內外專家,為大巨蛋安全體檢。安檢報告歸納出五項關鍵問題:建築量體過大導致災害風險劇增;商場與巨蛋共構造成安全危機;各棟地下停車場整體連通,災害易蔓延擴散;戶外空間無法容納所有逃生民眾,以及消防救災無法進行。
消防空間是否有足夠腹地,考驗未來大巨蛋的救災能力。洪敏隆攝
日本的幾座知名巨蛋場館,周邊沒有許多商場設施串聯,東京巨蛋鄰近的大片腹地,甚至是指定為防災公園,但臺北大巨蛋是巨蛋、商場共構的形式,球場各層樓至戶外的逃生動線也過於曲折複雜,周邊並沒有廣闊的車輛調度腹地,消防車若要進場,部分與逃生動線重疊。
此外,東京巨蛋只規劃500個地下停車位,大巨蛋位於B3及B4的地下停車場,卻是規劃多達近6000個汽機車位,且球場、商場等各棟地下停車場是整體連通,若發生災害,火勢會在地下室迅速蔓延。大巨蛋地下停車場有近6000個車位,且各棟間是連通,若發生災害,後果不堪設想。洪敏隆攝
大巨蛋在縮減千坪營業面積與總容留人數,經多次協商討論與訴訟,以及防火避難性能審查、防災避難模擬通過後,在2020年8月復工,並在2023年11月2日取得使用執照。
防災模擬參數遭質疑 安全驗證缺乏公開監督不過,防災避難模擬曾引發爭議,因為兩項很重要的參數設定,包括「逃生方向熟悉度」設定為熟悉,「逃生情境」設定為泰若自然的穩定,當時台北市都發局的回應稱,有審查委員認為以「強迫性質」的參數設定,卻期待於合理的時間內完成模擬,是不切實際的。
擔任過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的台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副教授吳杰穎曾對此撰文批評,大巨蛋通過都審,爭議最多的就是忽略「人的因素」與「緊急應變時間」電腦參數設定,這些參數不重要嗎?
雖然大巨蛋有標示逃生動線,但專家質疑有多少民眾進場會先注意。洪敏隆攝
他說,「人的因素」是指逃生的群眾是活生生的人,逃生時會等家人、會跳過座椅、會沒有耐性…等,而不是像機器人一樣完全沒有情緒。「緊急應變時間」是指災害發生後,到人決定要逃生避難的時間。人即使冷靜、訓練有素,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緊急狀況,絕對需要一些時間做判斷,才能決定。例如,聽到消防警報聲大響,很多人會認為是警報器失靈,會等一段時間才決定或等到有人進行疏導才會動。因此,「人的因素」與「緊急應變時間」參數設定有絕對的必要性。
前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也說,去看球賽或聽演唱會的觀眾,很少很少的人會進了大巨蛋先了解逃生動線,因此當時他堅持要假設大家應該是不熟悉場舘的逃生動線。北市府聲稱測試通過的「防災避難電腦模擬」,是因為「蓄意迴避」了重要的參數設定,才能「假象通過」。大巨蛋舉辦演唱會之所「解套」,是北市府要求遠雄依照《臺北市大型群聚活動安全管理自治條例》,去年7月30日由消防安全中心基金會通過大巨蛋防火逃生避難安全驗證。
驗證設定的最壞情境是地下2層球場中央舞台起火,並依照不同區域劃訂界限時間,自災害反應時間至抵達避難所,各區均能在界限時間內完成。
市府體育局要求遠雄因應不同活動型態組織不同人力規畫部署的常備自衛消防編組。若為滿場情境,則須組織至少92名自衛消防編組人員,並應於球場層各避難出口設定疏散人數,而後依照各類活動形式,會同活動主辦方於活動前依已通過驗證的模式進行自衛消防編組演練。
不過,
去年(2024)10月台北市議會,不分朝野議員,作成決議要求公開「消防安全驗證報告」全文與驗證影片,但遠雄回函給北市府,認為非屬契約約定製作的文件,不屬於政府資訊而拒絕。
大巨蛋安全管理資訊不透明,公共安全如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