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窮人銀行關門3-3】都更利益達40億 不只回收場連百年古蹟、古井也得拆遷

    2023-02-20 07:20 / 作者 洪敏隆
    都更範圍緊鄰加緊趕工的萬大線,開發單位估計有近40億元商機。廖瑞祥攝
    台北市萬華區寶興街的光耀五金行回收場,因為遭檢舉「不符土地使用地目」,在2月15日被迫熄燈,令數百名賴以維生的拾荒者不知何去何從,然而,爭議的不僅有回收場被拆,在其後方被列為北市歷史建築的楊式古厝及古井,在台北市政府同意下要「異地保存」,主因是牽涉龐大的都更利益。

    記者/洪敏隆 攝影/廖瑞祥、陳品佑 編輯/林佳鋒 美術/王靖、王韋智

    「聽說是里長去檢舉的!」光耀五金行回收場熄燈,附近鄰居都知道檢舉的人是誰,但是很多不明就裡的媒體記者以為是指在地的銘德里長吳啟源,令吳里長大聲喊冤,並誤以為放話者是光耀五金行而多次重砲回擊,其實「此里長非彼里長」,在地人都知是另一位積極推動附近都市更新計畫的另一位里長。


    都更範圍緊鄰加緊趕工的萬大線,開發單位估計有近40億元商機。廖瑞祥攝



    台北市政府在2000年6月公告「寶興街、長泰街附近更新地區」,但是一直到捷運萬大線的核定並且確定施工,同時在長泰街、萬大路確定設置「加蚋站」,都更進展才開始加速,2015年10月,北市府公告核定由鄉林建設提出的「變更臺北市萬華區華中段一小段201-2、352地號等26筆土地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案」。


    台北市萬華區華中段一小段 201-2、352地號等26筆土地都市更新計畫位置圖。取自鄉林建設公聽會簡報

    根據該項位於萬華區加蚋東園生活園區的都更計畫,臨寶興街、長泰街交叉口,東側部分區域緊鄰萬大路,26筆土地分成A、B兩區,土地總面積為7025平方公尺,土地所有權人共212名,均為私有,預計在兩區共興建4棟樓,樓高分別為兩棟15層、1棟14層、1棟13層樓。



    《太報》取得鄉林建設在2022年4月7日就這項都更案邀集相關權利人召開的公聽會簡報,在簡報的第9頁及第10頁的財務計畫可以得知,該計畫的事業總成本約42.8億元,包括店面、住宅及停車位的預估收益是82億元,也就是該都更案的利益高達近40億元。


    台北市萬華區華中段一小段 201-2、352地號等26筆土地都市更新計畫的財務計畫。取自鄉林建設公聽會簡報

    楊氏古厝至少270年 古井是台北農墾珍貴文化地景

    不過,在這項都更範圍內、位於長泰街179巷5弄5號的楊氏古厝,台灣大學城鄉所副教授康旻杰團隊曾做調查,該處位於加蚋六庄之一的「堀仔頭聚落」,可能是台北市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拓墾聚落,從開基10世祖至今21世祖的楊氏家族,上推至少270年前,甚至更早就落腳於此。

    楊氏古厝內的古井是「堀仔頭」聚落水圳活水源頭的象徵,聚落的水源豐沛,面對南向方位的堀仔水塘,四處湧泉水渠,正廳前埕因此抬升基座,周邊三合院落自然形成楊家子孫生活傳承生命延續的場域,近八卦形制的砌石古井,清澈泉水從未間斷,伴著老樹古厝,為台北留下農墾時期最珍貴的文化地景。

    南萬華地區的舊地名「加蚋」是凱達格蘭族語音譯而來,意為沼澤地,日本統治時代被畫分為東園町和西園町,二戰後合併稱為雙園區,最後行政區劃分重整又併入萬華,導致大多數現代人只知萬華的舊稱是「艋舺」,卻不知道「加蚋」的歷史淵源。


    堀仔頭水圳經過整理,恢復生機樣貌。陳品佑攝

    這項推動都更案的位置,就是加蚋其中一個聚落「堀仔頭」所在,由於長達近兩公里的「堀仔頭水圳」是台北除了瑠公圳外僅存的水圳,此地活泉純淨的水質也發展出加蚋三寶中的「豆芽菜」,經過當地文史工作者、台大城鄉所學生及在地居民共同清理水道,水圳這些年有恢復生機樣貌。

    記者現場觀察堀仔頭水圳時,還有民眾主動跑來說「這裡可是活水喔」、「你注意看還會看到有鱔魚在游」,果然如同居民所說,看到很多魚出現在水圳中。


    堀仔頭是台北市極少數的活水水圳,還可以看到魚。陳品佑攝

    文資審議「突襲」 原本可與都更共存不被採納


    是否該保留楊氏古厝,楊家子孫意見也分兩派,有人希望保留,有人希望拆掉跟後方遠處建物一樣變大樓。陳品佑攝

    不只是學者及文化團體,楊氏古厝的後代子孫之一楊忠穎也希望能留下百年古厝和活水古井,因為那不僅是家族記憶,也是台北珍貴的文化地景,2015年台北市文化資產委員會也將楊氏古厝及古井登錄為歷史建築,理由是建物已有百年歷史,具地方開發史及宗族歷史之象徵意義。古井的材料及多邊形構築工法,富構造美學之特色,並見證過去居民使用井水之生活歷史。


    楊氏古厝的古井見證堀仔頭活水。取自「堀仔頭守護聯盟」臉書

    然而,隔年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卻以臨時動議方式「突襲」決議通過都更開發單位的提案,讓楊氏古厝可採異地保存,保存範圍是正立面及古井。

    對於百年古井也可以異地保留,康旻杰曾在臉書抱怨「這些價值都敵不過一紙都更」,他在媒體受訪時曾說,不可能阻擋地主和開發商談好的容積配比,所以才想到共構,公共開放空間有一座古井,二樓以上則是都更的新建大樓,這其實只是設計手法可以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鄉林建設提出的「楊氏古厝及古井」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020年5月1日已經過台北市文化局核准通過,但是如何執行,相關單位卻未透露細節。在搞定文資爭議後,「熱心人士」為積極加速推動都更案,因此這兩年不斷檢舉同樣為在都更範圍內的回收場環境髒亂等問題,並在「高人」指點下最後以檢舉不符土地使用分區令回收場關門。

    來到楊氏古厝,會非常詫異仍具有歷史建築身分,尚未「異地保存」的古蹟,並沒有被好好保護,政府也置之不理。只見支持拆除的後代子孫懸掛的「居住環境惡劣,堅決反對納為古蹟」的白布條橫掛於庭院,布條背後的正房大門深鎖,門前還堆棄許多大型家具,部分屋頂已有坍塌現象,雜草叢生。


    尚未異地保存的歷史建築「楊氏古厝」,只見支持拆掉的白布,未見相關單位好好維護。陳品佑攝

    「異地保留」是把文資當標本 沒有歷史脈絡的樣品屋

    對於古井可以「異地保留」,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蕭文杰痛批:「文化資產保存已經變成樣品屋化或標本化。」他說,古井的保存價值在泉脈,讓後代的人了解泉水脈絡,追溯到南萬華當年開拓史及當地聚落的歷史,井下面堆砌的在地石頭也跟風土有關,當泉脈不見、井與跟當地關係就不見,變成只是個標本。

    蕭文杰說,「異地保留」已經變成地方政府要推動符合自己政策時,遇到文資保存爭議時的「擋箭牌」,不管文化資產的有形與無形脈絡的重要性,多年後當子孫要探討南萬華歷史,湧泉、灌溉、農業發展及聚落形成,沒有東西可以見證,「當我們在批評對岸用文化統戰,其實自己就不斷破壞文化脈絡跟歷史,連個接觸點都沒有,如何要讓台灣後代子孫愛護文化?」


    光耀五金行回收場與位於其後方的古蹟楊氏古厝,都因都更必須關場及異地保存。廖瑞祥攝

    都市更新,一直是台灣城市發展上的重要課題,但如何更新,如何兼顧城市發展、環境、歷史、私利與公利,該保有什麼樣的空間與記憶作為養分,在窮人銀行關門、文化資產拆遷後,都更的意義跟價值,除了金錢利益,還剩什麼?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