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r理科太太與線上平台合作,將自身接受100小時心理諮商歷程化為課程販售引發爭議,很多人不知道心理師「與人說說話」就能賺錢的養成過程,耗費很大的機會成本,在制度下甚至篩去有意投入但經濟條件背景不夠豐沛者,進入就業市場也因機構採約聘制及薪資偏低,許多有經驗心理師轉做自費來提高收入,導致校園心理安全網長年問題始終未被解決。
「跟人講話一小時就能拿2000塊,又能夠幫助別人,好好喔!」這是補習班的宣傳標語,強調社會對於心理諮商有多大的渴求,心理師靠跟人聊天就能賺進很高時薪。諮商心理師范宸瑋說,當初也是覺得跟人聊天就可以賺錢好棒,進入後才知道沒有想像那麼美好和快樂。
范宸瑋說,在護理師、藥師、物理治療等各種證照的醫事人員中,只有心理師是唯一要求有相關科系的碩士學歷,並且規定至少要有1年的全職實習,實習時數要到1500小時,符合資格報考國考通過才能取得執業登記。
范宸瑋說,實習諮商心理師平均一週需實習至少4天,剩下的時間則須應付校內課業、撰寫畢業論文,一般研究所科系約兩年可以畢業,「我們至少要讀4年」,在繁忙的全職實習過程中,除了個別、團體諮商和個案評估等專業性訓練實作,實習心理師還得負擔機構的專業行政、心理衛生教育及預防推廣工作。
「台灣現況是不論要成為心理師的那方,或要尋求心理治療的那方,都需『資本夠厚』。」目前在機構擔任實習心理師的小芳說,許多想成為心理師的人跟她一樣,起因動機都是「我想要幫助人」,曾是「目睹兒」的她因為受過幫助,希望自己未來也能回饋社會,但是1年無薪的全職實習的經濟壓力實在太大,前幾年求學每年的學分、學雜費以及基本開銷將近20萬元,可以靠兼家教、超商打工賺取,現在實習卻完全無法抽身。
目前靠家人資助跟朋友借錢的小芳考慮是否要放棄當心理師,她自嘲「想當心理師的人都那麼憂鬱,難怪『憂鬱世代』成為當今社會的代名詞。」
范宸瑋說,心理師養成過程的全職實習,還得寫論文,根本沒有空做兼職工作,經濟壓力是一定有的。他自己在實習那一年,騎車載女友也是現在的太太出車禍,女友骨折不僅需要休養照顧,且無法工作沒有收入,全職實習的他面對房租、課業等壓力是非常沉重。
臨床心理師在全職實習過程,有些接受實習的醫院,甚至還求實習生付費給指導的醫生,壓力是更加沉重。
范宸瑋認為實習有這麼多要求及規定,無非是為保障民眾接受心理諮商的心理師都是經過專業訓練。
范宸瑋坦言要感謝父母的經濟支持,不然成為心理師過程的時間,是很大的經濟負擔。另一位諮商心理師鄭博鴻也直言,經濟比較充裕或有家人支持,在實習過程到正式心理師的路途,會走得比較順一點,若有經濟困難,實習生難免會為維持生計部分受到影響。
這樣的制度是否就像一個篩子,篩去經濟條件背景不夠豐沛的學生,留下的是足以支應這一切的準心理師?長久下來,台灣心理治療的實務經驗和知識,可能較集中和侷限於特定社經階級,對整個心理專業領域的發展不是好事。
因為人生很困惑時有機會接受諮商,大學讀資訊相關科系的鄭博鴻,研究所轉讀心理相關系所,他認為在心理師養成過程中還必須先面對自己,因為必須碰觸一般人不想靠近的情緒,例如痛苦、渺小、黑暗,都是諮商中會碰到,「沒有先認識自己,就會纏在一起」。
鄭博鴻說,一般來說執業過了5年比較像專業心理師,他現在執業第6年才覺得駕輕就熟,但不敢完全說都ok,因為人實在太難以用理論、思維去定型,不像外科或物理治療,針對一個點去處理,還得思考當事人是否有意願處理這個部分,沒經過其同意,擅自處理,就像手術刀劃過傷口後膿一直流都接不住。
心理師執業後還需每6年接受教育學分達120點以上,包括專業課程、專業品質、專業倫理及專業法規,繼續教育學分的課程,動輒千元,上萬的進修課程更是常見。
鄭博鴻說,作為專業工作者希望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幫助眼前個案,將賺到收入作為專業進修的花費成本,這是為何心理專業仍需要足夠的進修成本養成。
心理師通過國家考試,取得執照之後,可以選擇在學校、醫院或機構工作,但是心理師養成過程非常艱辛,在學校工作平均薪資落在4萬元上下,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採約聘制,多年辛苦的研究所時間,所獲得的薪水可能還比一個大學學歷的學校老師還少。
某國立大學心理師透露,很多學校還不願意編列經費聘請行政人力或個案管理師,都是由諮商心理師負責報帳、報告表單等行政事務,在一年一聘、薪資低的情況下,她自己人生規畫是再累積1年資歷,就要到外面開業。
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諶立中日前於《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中提及「10年來台灣高樓增加,導致很多青少年衝動性跳樓自殺」,引發爭議,事實上,漠視學校諮商心理師的重要性,流動率高如何接住孩子?
「為什麼學校心理師2年經歷就算資深,這樣對孩子好嗎?」鄭博鴻感慨說,在學校的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心理師人才流動率高,在已經成熟時出去開業轉換跑道,損失是兒少得永遠面對比較新進的心理師,流動率問題癥結就在「看不見未來」,薪水不夠高,也不符合多年自我訓練的期待。
鄭博鴻說,學生輔導中心處理很多是非自願個案,必須有更強大的心理素質,及對人的理解及柔軟,才能建立更強化的關係,如何強化穩定度,減少心理師的流動率,政府應該正視並檢討改變。
諮商工作的本質即是治癒受傷的心靈,但心理師從養成到投入社會工作,仍面對很多制度上的困境,政府必須看見問題,正視問題,若讓心理師專業無處施展,得到合理對待,很多受傷心靈無法治癒,勢必要付出更多社會成本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