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13:45
南部一診所近日驚爆離譜處方箋,病患竟被要求睡前一次服用高達23顆藥物,消息在社群媒體瘋傳後,引發醫界與社會輿論高度震驚與關注。對此,台灣精神醫學會12日發出聲明,呼籲正確使用安眠藥,若僅一味藉由高量強效藥物來治療睡眠障礙,但在認知行為上無法配合醫囑作生活環境以及壓力的調整,也很難有治療成效,甚至造成藥物依賴與不當使用。
2025-07-31 13:35
726大罷免最後以全數未通過收場,曾獲師鐸獎的老師葉春蓮(葉霸)也在推動罷免傅崑萁來反傅崑萁的過程中,遭到不少攻擊。對此,葉春蓮的好友、台灣當代藝術館前館長潘小雪今日(7/31)在臉書發文為好友抱屈,同時號召大家每人一句話,告訴葉春蓮大家一直都與她在一起。
2025-07-26 07:20
台灣少子女化問題嚴重,日前一名女法官在台北市某診所花37萬餘元進行人工生殖手術,隔年報稅時欲將該筆醫療費列入「列舉扣除額」的醫藥費;卻遭國稅局以該診所並非財政部認定「會計紀錄完備」的醫療院所而剔除。
2025-07-06 07:00
在數位科技普及的今天,人手一機已是常態,網路早已深深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對兒童、青少年來說若使用失衡,不僅會影響作息與學業,甚至可能發展為「網路或遊戲成癮」。這類狀況常被長輩簡化為「只是愛玩」,卻忽略了背後可能潛藏的心理困難。醫師提醒,成癮行為往往與情緒低落、人際挫折、學業壓力或家庭緊張等現實困境有關。若能及早發現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將有助於孩子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節奏與自我掌控力。
2025-06-23 13:59
高雄一名18歲男高中生趁同班女同學彎腰偷裙底,遭對方當場遏止並提告,雖然當場刪除影像、道歉,卻未能與女同學和解,事後他反省並主動就醫治療偏差行為,法院審理後考量其無前科、積極悔改,依無故攝錄他人性影像罪判處3月徒刑,得易科罰金,緩刑3年,並須完成120小時義務勞務。
2025-06-21 12:09
桃園殘忍弒母!一名18歲高職生畢業前夕,因升學與生活問題想和媽媽溝通,媽媽表示不願討論,高職生感到被忽視及憤怒,認為媽媽對其否定、不支持其人生選擇。先至廚房取水果刀,再至媽媽房間內,朝躺在床上的媽媽頭部、左頸、胸部、腹部猛刺20多處,導致媽媽傷重不治。桃園地院20日以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處有期徒刑19年10月。
2025-06-17 19:30
人倫悲劇!巴西南馬托格羅索州城鎮里奧韋爾德,竟然發生兒子開槍殺了媽媽的意外。1名2歲男童把玩手槍時誤觸扳機,竟在父親面前直接瞄準並且射中了母親,母親緊急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男童父親據信將被追究過失致死罪。
2025-06-12 19:08
立法院今天舉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公聽會,學者建議擴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場域,只要接受過完善訓練就可協助,並比喻此舉如同保險業務員不需要先取得醫師證照才能說明醫療保險細節。
2025-06-03 11:32
美國科技業鉅子馬斯克近日被《紐約時報》報導,疑似長期使用K他命導致膀胱受損,引發各界關注。雖然報導真實性仍待釐清,但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提醒,K他命雖被部分族群誤認為是娛樂性藥物,實際上對膀胱的破壞極為嚴重,「K他命膀胱炎」不只是警語,嚴重時甚至可能讓患者終生依賴尿布。
2025-05-22 17:14
人工智慧(AI)已成當今最熱門科技領域,亦發展出各式應用。英國《衛報》報導,台灣和中國的年輕人把AI聊天機器人當成傾訴心事與解決煩惱的「科技心理師」,專家認為AI應用於心理健康,有好處但也有風險。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