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裡的彼得潘。楊小豌提供
台灣國際禧年關懷協會投入無家者服務多年,在台中車站一帶努力接住甘苦人,分享部份協會服務過無家者平凡卻閃閃動人的故事。
公園裡的彼得潘
春天乍暖還寒,公園裡的彼得潘(綽號)感冒了,有一天,他和幾個朋友聚集一起,朋友或站或坐聊天,而他就像動畫裡的角色,戴著亮色帽子、穿大衣躺在木條椅上閉目養神,任由光影在眼皮上躍動,穩如泰山,直到無家者社工楊小豌喊他一聲,他坐起來憨厚笑笑,略帶倦容地拿出藥袋保證自己有認真吃藥。
嚴格說起來,彼得潘以前是無家者,但現在不是了,他租了一個小房子,地點就在常出沒的公園附近,楊小豌知道在哪裡,是鐵皮屋,環境不是太理想,每到夏天就像蓄熱池,得等到晚上11點回去才比較舒服,不過對現階段的彼得潘來說,已能棲身,而且他似乎把自己照顧得不錯。
湧泉公園消失的「小豪宅」
阿寬哥在湧泉公園的小豪宅,他認真布置,盡可能讓自己住得舒適些。楊小豌提供
阿寬哥在湧泉公園的小豪宅,他認真布置,盡可能讓自己住得舒適些。楊小豌提供
在台中中區,坐擁帝國糖廠、生態步道的家,一坪價值多少?對無家者阿寬(化名)來說,絕不是問題,他就住在湧泉公園裡的一個角落,發揮他的超強美學,打造他的一坪小豪宅。
阿寬40多歲,白天在工地工作,有一技之長,晚上回到他的一坪小豪宅,和朋友一起過著溫馨舒適、相互扶持的生活。
不過,阿寬有抽菸喝酒習慣,罹患口腔癌、肝病,在某個晚上突然離世。楊小豌說,因為走得很快,阿寬最後沒有經歷太多痛苦。
而他離世之後,阿寬在「小豪宅」用心布置也隨他一起消失了。
小志大哥的環台地圖
小志大哥的環台地圖。陳玠婷攝
在平等街小站3樓,有一張灰底、粉彩筆畫的手繪台灣地圖,上面有2個人,揹著睡袋環台,足跡遍布台北淡水和龍山寺、彰化、嘉義、南投、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
這是65歲的小志大哥(化名)的環台地圖,他寫著揹著睡袋,一個人坐車到哪都方便,偶爾揪友一起加入,迷路的時候就有人能依靠。
他分享,台東有好吃蛋餅,想吃就出發;花蓮的海產、米粉湯令人流連忘返,在各處找朋友喝茶聊天,其實,也是一種逍遙自在。
小志大哥是一名鐵工,和2個孩子相處不算好,現在獨自在外,他也試著摸索適合自己生活方式。
小志大哥(化名,右)與阿平大哥(化名,左)在平等街小站二樓閒聊。陳玠婷攝
好忙的阿平大哥
相較小志大哥開朗,阿平大哥(化名)較內斂寬和,他的腦袋內建台中市地圖,指路講得非常清楚。
阿平大哥以前在國美館工作,現在工作彈性,有空時就來平等街小站看看朋友,看電影、參加活動,結束後揹著背包,繼續努力生活。
罐子排隊領餐 台中公園的阿佑大哥與熱心小美
楊小豌和台中公園的長輩們聊天,了解大家在此排隊領便當的狀況。陳玠婷攝
每到週三上午,台中公園的公園路口處會出現一排罐子,代替主人排隊領便當。楊小豌攝
週三早上11點前,台中公園的公園路出口,陸陸續續排了一長串罐子,大部分是寶特瓶,在陽光照射下晶晶亮亮的,像是某種儀式。
幾名弱勢朋友坐在旁邊,阿佑大哥(化名)和小美(化名)也是,見人好奇便主動解說「下午有人會來發便當!」相當熱情。不過,便當數量有限(數十個),而且發號碼牌到實際領便當時間,有好幾個小時空檔,所以大家有共識用罐子代替人,不用全部的人守在現場。
阿佑大哥說,自己有家,不過他是低收身分,退休後不願給孩子壓力,所以要想辦法讓自己能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