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外觀。廖瑞祥攝
經濟部今(6)日表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將延長2年至2027年;方案2.0上路以來,已掌握案源36件,其中33件還在輔導中,2家本周將進入實質審查、1家下周審查。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表示,儘管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帶來不確定性,但仍已掌握「金額可觀」的外商願意投資台灣。
何晉滄指出,據掌握,這36件案源大多為半導體相關產業、電子資訊、食品、物流等產業。
何晉滄並表示,雖然台灣對等關稅稅率仍在談判中,但台積電10多座廠都按原定計劃興建中,投資動能仍在,如何運用台灣優勢,以半導體產業為基礎,發展人工智慧、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等 5大信賴產業;投資台灣三大方案2.0就是將這些新產業串起,繼續深耕台灣,也透露已掌握「金額可觀」的外商投資台灣案源。
經濟部表示,近期受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升溫、美國關稅政策及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影響,全球經濟成長面臨多重挑戰。為協助企業因應全球經濟變局,以及持續強化經濟成長動能,行政院於已在7月15日核定「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延長至2027年,預計吸引企業投資新台幣1.2兆元,創造8萬個本國就業機會。
經濟部指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2.0版將擴大適用範圍至全球海外台商及外人投資企業,聚焦五大信賴產業、服務業、大健康產業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加上既有5+2產業創新領域;並鼓勵企業導入AI應用元素及智慧化技術,以加速轉型升級,並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
2019年起,為因應美中貿易戰及協助廠商升級轉型,政府推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1.0版,提供融資優惠、土地租金優惠、加速水電取得、稅務專屬服務、預核引進移工等優惠措施。截至今年7月共吸引1,678家企業投資,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2兆5,396億元,約可創造16萬餘個本國就業機會。
投資台灣事務所營運長陳明珠坦言,期間受到新冠疫情、缺工、缺料、成本高漲、融資不順利,以及市場需求低迷等影響,1.0方案中確實有部分已通過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的廠商呈現觀望態度,暫時中止投資案。
經統計,有122家(占比7.2%)、涉及投資額1,185億元(占比4.7%)的投資案因故中止。從件數及金額推估,多以體質不佳的中小企業為主。不過,陳明珠說明,廠商只是「中止」計劃,待市場需求好轉,或取得融資後,仍可望恢復投資案。
根據投資台灣三大方案2.0,2025年至2017年新增貸款額度為新台幣7,200億元;中小企業的委辦手續費補助一律由0.7%高升至1%;大企業的委辦手續費補助全面調高0.2個百分點,20億元以內補助0.7%、20億元至100億元增至0.5%、逾100億元增至0.3%。委辦手續費由國發基金與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支應辦理。
至於廠商最關切的缺工困境。何晉滄表示,經與勞動部多次溝通,也兼顧本國員工就業福利,針對移工優惠政策,若聘僱本國員工平均薪資若能達到新台幣3萬6300元,移工比率可於現有3K5級制及現有Extra制再加10%,若聘僱本國員工薪資達新台幣3萬8200元,移工比率上限可由40%提供至45%。
何晉滄表示,關於移工比率增加一項,前提是要先增加本國勞工薪資,改善本勞的薪資環境;投資台灣三大方案都屬於指標案例,若能帶頭替本勞加薪,相信對產業都有示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