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雪山山脈史前石屋揭秘:西元前1400年曾有聚落、伴隨小冰河期遷離

    2022-06-16 10:41 / 作者 張佩雯

    近年來,「走進山林」成為國內民眾熱愛的休閒運動,你可知道,台灣海拔2、3千公尺間的山林裡,除了大自然的美景之外,更蘊藏著史前人們生活的遺跡。




    圖片
    雪山西稜線石屋遺跡景象。(圖片來源/雪霸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下稱雪管處)15日表示,雪山西稜線海拔2,800至3,600公尺間發現多處「史前石屋」遺構,根據鄰近的泰雅族及賽夏族說法,過去在他們的傳統領域內,曾居住著其他異族群。



    究竟這些史前石屋群是由誰建造?從族群移動觀點來推測,可能是早於台中環山地區的另一群泰雅族人,但由於考古證據的缺乏,石屋群的所屬族群、選址與建造原因至今仍未全面釐清。



    對此,雪管處委託學術單位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目前已知的石屋遺址皆建於雪山西稜線附近的平緩崩塌地及相關地形上,且鄰近溪流最上游,推測與取水考量有關。



    經由調查發現,志樂溪可能為雪山西稜線石屋聚落遺址群的核心區域,在大型遺址群中,奇峻山遺址年代(691 A.D.)早於志樂溪與火石山(1292-1400 A.D.),這兩個年代與台灣南部大崗山石筍紀錄的古氣候資料類比,皆屬於古氣候史上較為溫暖潮濕的時期。



    尤其是志樂溪與火石山的年代,更是對應至全球古氣候事件上的中世紀暖轉換至小冰河期的過渡期間,因此,這些史前聚落可能是伴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而遷離。



    雪管處並委託研究團隊訪談天狗及梅園兩部落的耆老青年獵人,從生態角度來探討狩獵文化,發現泰雅族狩獵的規矩,不只是代代流傳下來的教誨,其實還具有永續及共生的概念。



    例如,泰雅族會將狩獵範圍進行獵區劃分,輪流至不同的獵區打獵,讓不同地區都有恢復生機的時間,而天狗與梅園兩部落也會聯合舉辦泰雅族的重要祭典-祖靈祭,遵循古禮組成狩獵隊,共同獵取山肉獻給祖靈,並和部落成員共享。



    雪管處表示,今年度已規劃將雪山西稜史前石屋及埤亞南道、大甲溪道兩條雪山山脈古道調查成果彙整出版《山徑.聚落與人群》一書,將以深入淺出的書寫方式,將研究團隊踏查所見所聞呈現民眾眼前,拉近民眾與雪霸國家公園內人文景觀及史前遺跡的距離。




    張佩雯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