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之稱,遭俄羅斯入侵後,全球穀物價格應聲上漲。不僅傳統作物,烏克蘭近年還發展了其他符合歐洲需求的農產品,「蝸牛養殖」就是其中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產業。烏克蘭1名以蝸牛養殖為業的婦女,在俄軍入侵時仍死守她的蝸牛田,蝸牛不僅助她果腹,也帶給她對未來的希望,讓她有活下去的動力。
美聯社17日報導,烏克蘭農民阿芙拉曼科(Olena Avramenko)在基輔西北部的韋列斯尼亞村(Veresnya)養殖蝸牛出口為生,原本過著平靜的生活,蝸牛又是全世界最安靜的生物之一,生活可謂寧靜無比。
俄軍入侵後,韋列斯尼亞村很快就被俄軍佔領,但蝸牛對阿芙拉曼科而言實在太珍貴,她無法拋下蝸牛逃離村莊。她還收留了8名烏克蘭人,一起躲在地下室,而她就煮自己養的蝸牛──蝸牛餃子、炸蝸牛、香蒜奶油焗蝸牛等料理,讓大家果腹。
戰爭導致烏克蘭糧食作物出口受阻,全球各地麵粉價格上漲,其他更小眾的食品也受到影響。在戰事爆發前,烏克蘭的牡蠣、田雞(青蛙)、植物奶、精釀啤酒、起司等產品已經打至歐洲市場,蝸牛也是。
2017年烏克蘭出口到歐盟的蝸牛為347噸,至2021年已增加至844噸,成長超過1倍。法國食品加工協會(Adepale)的代表科默(Pierre Commere)說,這個數字可能還低估了,「蝸牛養殖業已經好幾年面臨長期危機了,蝸牛越來越難找,價格也一直漲」。
阿芙拉曼科5年前和兒子安東(Anton)開始從事蝸牛養殖,安東賣掉了一切身家,全投資在這項產業;當時的烏克蘭社會並不看好蝸牛養殖,對他們而言,這是一趟大冒險,需要學習更多新知。後來,他們成功將蝸牛銷售給西班牙的餐廳,阿芙拉曼科意識到這就是老天對她的安排。
阿芙拉曼科說,因此俄軍入侵時,「我留下來保護我們的農場和家園。如果我不這樣做,一切都會蕩然無存」。她也找到另一項使命:要在和平重返時做出更多蝸牛料理。俄軍佔領村莊期間,她就靠著發想新食譜,懷抱對未來的期望撐下去。
俄軍2月24日入侵時,安東人在外地,無法立即趕回來。阿芙拉曼科必須獨守家園,不過,俄軍士兵似乎對蝸牛沒興趣;他們來找燃料,打碎了窗戶,要阿芙拉曼科交出鑰匙。
她溫和地責備那些破門而入的俄軍,其中1名士兵請求她原諒。
俄軍3月底撤出韋列斯尼亞村,調往烏克蘭東部和南部作戰。安東在俄軍撤走的隔天,立刻打電話說會直接回蝸牛田工作,因為戰爭延誤了養殖作業,今年的出口最多只能努力達成收支平衡,但他希望仍能給他們的季節性臨時工一些收入。安東覺得,回到養殖蝸牛的緩慢節奏,能帶給大家益處。
阿芙拉曼科說,聽到兒子這樣講時,她處於一種恐懼和崩潰之間,但兒子說的對,「確實是該這樣做。你需要做點事情來克服恐慌,否則很容易就會發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