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可以被做成多種料理,是國內常見的食材,日前農糧署介紹了國內2種常見的馬鈴薯品種,一種是克尼伯馬鈴薯,另一種為台農1號,同時農糧署也分享「馬鈴薯出現黑心」或「發芽」該怎麼處理。
農糧署在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表示,台灣也有本土產的馬鈴薯,通常會在冬季期間栽培,每年1月至3月是主要採收期,常見品種有克尼伯及台農1號,克尼伯為扁橢圓外型,口感紮實適合做洋芋片;台農1號為橢圓外型,口感鬆軟適合烹飪料理。
與進口的馬鈴薯相比,國產馬鈴薯通常稍微帶有泥土,農糧署指出「這是新鮮美味的象徵」。農糧署建議民眾,新鮮的馬鈴薯買回家後,可用報紙或黑布覆蓋,置於陰涼通風處避免照光,如果購買數量較多,也可以蒸熟後冷凍保存,如果開始變綠或發芽。
至於有些民眾會擔心,馬鈴薯買回家發現中間「黑黑的」,農糧署解釋這是因為「氫肥過多或是冷藏不當」導致的,這時只要削除黑色部分就可食用,但如果馬鈴薯發芽變綠的話,「就要整顆丟掉」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