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戶外活動容易中暑。示意圖
時序進入夏季,專家預估今年進入聖嬰年,可能出現超過40度高溫,國健署提醒,嬰幼童及65歲以上長輩等6大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長時間暴露於高溫環境容易產生熱傷害,產生頭痛、噁心等中暑反應,嚴重甚至影響生命。
隨著氣候變遷及聖嬰現象回歸,氣候專家預估,地球在這2年高溫可能突破往年平均,台灣也可能出現超過40度高溫。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暴露在高溫環境的頻率或時間增加,容易讓人感覺頭痛、噁心等中暑或熱衰竭現象,嚴重甚至危及生命,6大高風險族群,包括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及體重過重者要特別注意。
預防熱傷害,首先要保持涼爽,國健署指出,可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及抗UV的衣服;避免陽光直射,室內窗戶加裝遮光窗簾,勿將幼童及寵物單獨留在車內;加強散熱,增加環境空氣流通;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適當空調的地方。
再來是定期補充水分,國健署說明,不能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保持每天喝至少2千CC白開水的好習慣;若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活動或工作者,須適度補充含有電解質;勿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最後則是提高警覺,國健署說,民眾可留意氣象局發布的氣象高溫警訊,嬰幼童及長者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身體狀況,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儘快休息並補充水分。
國健署強調,若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必要時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雇主也應安排預防熱傷害課程,同事間出現熱傷害現象,可適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