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傳來一張背部裸體照來讓醫女看,說是大太陽下搬家搬到中暑,於是老婆就自告奮勇幫他刮痧。醫女一看只差沒暈倒,大男人的後背被刮到無處不出痧,而且橫著豎著各種痕跡都有!聽說刮完後,兩個人都累翻了,真的是辛苦老婆、也佩服這位沒咬著毛巾的男士了。
刮痧和拔罐的道理很相似,同屬於人類共通的民俗療法且行之有年,真的是歐美亞各地都有各種不同的刮痧理論。在網路發達的年代,刮痧更是紅遍全世界,從奧運游泳金牌選手的拔罐照片到好萊塢明星人手一支的面部刮痧棒,這些照片總是可以不斷地出現在FB和IG,從名人到鄰居人人都曾體驗。刮痧的手法可輕可重,“輕柔的刮痧”可以是按摩,“出力的刮痧”則會是「破壞性的創造」屬醫療行為了。
一般人都只知道後者也就是「出力的刮痧」,不曉得前者也是很好用!「輕柔的刮痧」像是臉部按摩、肩頸按摩、小腿按摩等,利用手持的刮痧板,對肌肉單方向的進行推刮或梳理,可以解除肌肉的緊繃感,不僅按摩完的肌肉獲得舒展而覺得舒服,連皮膚表面的紋路如皺紋及抬頭紋等,都會獲得撫平,鬆弛的皮膚也會緊縮,此種刮痧操作簡單實用,自己在家都可以天天保養。
但是「出力的刮痧」就不一樣了,它是「破壞性的創造」,屬於醫療行為的一種。透過有力的刮痧手法,用刮痧板刺激皮膚及皮下、筋膜、及肌肉組織,常常會造成表面局部內出血,也就是所謂的「出痧」,顏色從紅、深紅、紫、到黑色出痧都有,一旦出血,就會促進局部的有氧循環以及新陳代謝。像是中暑、頭痛、胸悶、胃痛、脖子落枕、肌肉痙攣、乃至發燒高熱不退等,適當的刮痧都可以有助緩解。
尤其是俗稱中暑的「熱衰竭」,出門在外若是中暑,有人會刮痧就能立即解除症狀,且可以預防更進一步的身體傷害如嘔吐、發燒、昏迷等情形。刮痧這麼有效,但是刮痧有沒有副作用?也是有的喔!如果工具不對、手法不慎、處理過當,也是會有後遺症!以下是刮痧三要三不要:
很多人拿起硬幣或湯匙就刮痧,或者刮痧板已經使用過,未經消毒又使用在下一人身上。由於刮痧會刺激拉扯皮膚,造成許多看不見的細小傷口,更不要說看得見的刮破皮了,若不潔淨的刮痧板引起感染,可就辜負原來的治療美意。
刮痧真的不用使出蠻力,只要力道穩定,本人覺得微痛勘忍,不出幾下就會出痧。用力過度或者刮痧次數過多反而無益有害。刮痧時最好搭配按摩油,沒有按摩油的時候,哪怕廚房裡的麻油、炒菜油、藥櫃裡的面速力達母、綠油精、萬金油等等都行。塗油的用意在於保護皮膚不受損,且減輕疼痛的感覺。更何況對操作的人來說也會省很多力氣喔!
很多人都體驗過刮痧完會口渴想喝水,因為刮痧帶動了身體氣血循環,此時補足水分有助於身體代謝。但是天熱的時候刮痧後可以喝冰水嗎?由於冰水會造成腸胃的負擔,影響腹腔的氣血循環,建議此時喝跟體溫相近的水,或者添加點鹽的水以及電解質飲料,對身體會更好。
刮痧最好是單一方向重複進行,而不是來回刮痧,且每次刮痧長度最好都在8~10公分以內,而臉部和脖子的刮痧長度更是要小到2~5公分以下。來回刮痧不僅讓患者感到拉扯不舒服,更容易傷到皮膚及筋膜組織。
許多刮痧照片,你都可以看出有跡可循,整整齊齊的刮痧路線,左右對稱般的工整。這是因為身體各處有不同骨骼和肌肉,刮痧要順著人體解剖學進行,所以多半在固定穴位處、肌肉上、或骨肉之間。尤其是遇到關節和骨頭一定要輕刮、不要上下左右亂刮、最好不要自創圖案,用刮痧來做人體塗鴉藝術未免太殘忍。
很多人刮痧都往死裡刮,覺得沒有出痧就沒效。其實在身體上很多地方刮痧,不一定都會出痧!
像是臉上就不太能出痧,除了額頭以外,若刮出痧來都已經太過了。還有身體上某些地方就是不會出痧,像是脂肪多的地方如肚子、大腿。甚至有些人的體質就是不會出痧,你硬要造成疼痛受傷也沒好處。刮痧不出痧斑不代表無效,有時你刮個數十下,血液流通了,患者已經覺得舒服多了,就可以停止。
刮痧可以是人人都輕鬆上手的一項美容手法或自救技巧,也因為操作簡單,經常讓人覺得刮痧態度隨便以及操作過度。但是只要掌握安全不受傷原則,善用刮痧解除身體的不適,是非常值得學習的自然人體療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