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被美企控詐欺 彭博專欄:鴻海應該更重視自己在美國的名聲

    2023-06-30 13:59 / 作者 林宜萱
    2023年5月31日新北市,鴻海股東大會後,股東參觀展示的晶圓。路透社
    美國電動輕型卡車製造商Lordstown Motors本月27日聲請破產,提告指控台灣科技公司鴻海詐欺。《彭博新聞》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撰文指出,Lordstown指控鴻海違約,未支付大約4300萬美元購入談好的股份,這筆錢對鴻海而言不足掛齒,3天淨利就有這麼多;事情走到這一步,鴻海的損失遠多於金錢價值。

    高燦鳴提到,「大多數美國人沒聽過鴻海,如果有聽過,大概只會知道下列三件事:一,它是iPhone組裝廠商;二,它在中國經營血汗工廠;三,沒有兌現投資數十億美元在威斯康辛州設廠的承諾」。這些印象並非鴻海的全貌,而且也不公平,但名聲往往不是根據邏輯或事實,鴻海應該也不樂見美國民眾多了一個反對外國企業進駐的理由。

    與電動車新創公司Lordstown的糾紛,可以回溯到一年多前。鴻海向Lordstown公司買下一座在俄亥俄州洛斯頓(Lordstown)的車廠,這筆交易價值2.3億美元(約71.6億元台幣),鴻海打算將這個曾是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車廠的廠房變成它在北美洲的電動車生產中心,而合約內容包含與Lordstown合作開發Endurance電動皮卡。

    後來,雙方達成進一步協議,鴻海同意投資1.7億美元(約53億元台幣),方法是買進普通股和優先股。去年11月,鴻海的5270萬美元入帳了;接下來是7000萬美元,這需要分階段進行,雖然還沒塵埃落定,但大抵不會引發問題。問題在於剩下的4730萬美元(約14.7億元台幣)。
    2022年11月30日,鴻海位於俄亥俄州洛斯頓(Lordstown)的車廠內展示一輛Endurance電動皮卡車。路透社

    根據一份3月31日的文件,Lordstown當時還沒有任何準備好開賣的產品,因此也就無法預測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回本。接下來的發展毫不意外,首輛Endurance電動皮卡延後交車,Lordstown也因為Endurance無法達到目標成本而向鴻海要求暫停生產,緊張的投資人開始拋售股票。

    新一階段的交易原本應該在5月8日前完成,但Lordstown股價正在跌,後來跌破1美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股價若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將會收到警告。鴻海開始有動作,想要技術性地抽手,Lordstown則反對,股東也在5月22日批准了反向股票分割,比例為1:15。

    應該像創投家一樣看待金融策略

    反向分割就是將股票濃縮,減少股票數量來提升股價,與常見的股票稀釋正好相反。Lordstown此舉是為了將股價推回到1美元以上,這其實只是紙上作業,不影響股票總市值,但鴻海說這是違約,有權不再買進任何股票。

    高燦鳴指出,鴻海應該聰明一點,當初向Lordstown買下俄亥俄州車廠,是為了日後打進北美電動車市場鋪路,畢竟鴻海沒有這方面的背景。對於Lordstown濃縮股票的舉動,鴻海應該像一般創投家看待任何還未站穩腳跟的新創公司那樣冷靜視之,相反地,它卻要完全依法行事,雖然它的確有權這樣做,但結果就是現在兩邊都在互潑髒水。

    鴻海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讓美國大眾有更多討厭外企的理由。鴻海和半導體巨頭台積電,都是台灣與世界其他地區建立連結的旗艦企業;台灣面臨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壓力,努力尋求與友好國家加深聯繫,這些國家本身也會擔憂供應鏈安全,而且只會越來越憂慮。
    2022年11月30日,鴻海在俄亥俄州洛斯頓(Lordstown)的車廠。路透社

    不是只有美國政客在推動「美國製造」,諸如蘋果公司這樣的客戶已經明確表示,它們希望有更多產品是在美國國內生產,而這並不容易。

    台積電和鴻海的名聲,也會是外國對台灣印象的一部分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正面對成本增加、以及工作文化衝突的問題,董事長劉德音本月稍早親自駁斥亞利桑那州廠的「血汗內幕說」,並建議「不願值班的別來這產業」。

    高燦鳴指出,這種說法一點都沒讓美國員工信服,甚至還有一個人聯絡他,說劉德音的評論傲慢、與美國工作文化脫節。值得注意的是,劉德音其實還是個美國公民、曾在兩家美國企業工作過。

    高燦鳴說,鴻海和台積電的管理層可能會說,商業歸商業、政治歸政治,所以他們不需要為台灣的海外聲譽負責,但如果真這樣說,那就太天真了。他們去美國設廠的過程中,大量的資金、基礎建設、後勤支援都來自美國納稅人,兩家企業也都重度仰賴美國客戶,台灣政府也出力不少,政商幾乎密不可分。

    「更重要的是,對鴻海來說,交朋友、建立好名聲,遠比賭上那些小錢更有價值,」高燦鳴最後寫道,Lordstown的失敗很可能已成定局,那點小錢對事情大概也沒有幫助,但鴻海正處於進軍一個全新產業的十字路口,需要找到願意相信它們願景的新客戶,此刻因為一個技術問題而撤銷交易,並不是鴻海現在應該建立的品牌名聲。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