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突襲式宣布,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及鋁製品課徵25%關稅。業者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突襲式宣布,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及鋁製品課徵25%關稅,恐衝擊我國鋼鐵業。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今(2/10)日表示,鋼鋁在我國外銷占比相對不大,我國去年整體貿易美的順差成長近700億元,
比較需要擔心的是,川普是否會針對台灣,尤其是半導體產業提出技術關稅。
中經院今日舉行1月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發布記者會,對於川普再度拋出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鋼鋁製品課徵25%關稅,恐衝擊我國鋼鐵產業出口到美國,而亞洲多數鋼鐵股今日股價應聲下跌,唯獨我國鋼鐵股一枝獨秀。
連賢明表示,國內的鋼鋁外銷的部分並不大,加上中國鋼鐵過剩,低價鋼材傾銷,如日韓的汽車產業使用鋼材,就會連帶受到影響, 反而我國要擔心的是,川普後續恐祭出所謂的互惠性關稅,尤其是貿易順差最大的半導體產業,提出技術性的關稅。
對於一連串的關稅政策對我國總體經濟影響,連賢明指出,首先,
最大的變數是說不確定性增加,許多廠商都在盤點供應鏈裡,是否要進行調配;其次,對我國半導體產業,川普已經點名很多次,究竟會開徵多少,「因為川普從10個百分點到一直講到100個百分點都有」,可能要等到後續,才會比較清楚。
倘若川普對晶片部分課徵關稅,半導體產業市場將會出現哪些影響?又是否會有半導體通膨問題?連賢明分析,仍舊要觀察實際開徵的情況,究竟是對高階晶片或是所有晶片,是對中間財課徵,還是對成品課徵,不同的課稅方式,影響層面將會有非常大的差別。
他解釋,有部分專家憂心半導體通膨帶來終端消費的影響,其實半導體並沒直接使用的問題,通常都是中間財,並非最後的終端消費產品,況且,我國的電子零組件主要銷售給美國公司,一旦開徵關稅,影響的是美國公司的終端消費,反而更不太符合台美的利益;倘若美國針對中間財課稅,接下來,我國終端產品是否在組裝上,選擇其他地區組裝值得注意。
連賢明認為,不論川普提出任何政策,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做好準備」,川普對於我國半導體的貿易順差其實有所不滿,我國在此方面要去思考,如何去進行溝通, 不過,前一陣子原本宣佈對加拿大跟墨西哥加徵關稅,一開始信誓旦旦,到最後一天又突然取消,所以,許多政策都要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