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20建言-2】不要再有剴剴案、校園割頸 築起社安網應努力的四個方向

    2024-05-14 08:00 / 作者 洪敏隆
    強化社安網是民眾也是新政府該推動的重要工作,圖為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護兒凱道集會活動。廖瑞祥攝
    1歲多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案、新北國中校園割頸案、基隆疑精神失常駕車衝分駐所撞死警……每當重大社會事件發生時,都可見抨擊「社會安全網有漏洞!」的評論。政府強化社安網計畫從1.0執行到2.0,為何還是沒有牢牢接住所有人?如何強化社安網真正把洞補起來,絕對是520上任的賴清德新政府責無旁貸的重要工作。

    台灣過去社會福利服務體系是以兒、少、婦、老、障等「身分別」的個人式服務,但隨著時代變遷,家庭支持功能日漸式微,以處理家暴案件為例,不只是服務幫助受暴婦女或目睹兒,而是要看到家暴背後的家庭及社會因素,以家庭模式思考所有風險行為態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這也是2018年2月蔡英文政府開始推動「強化社會安網計畫」的起因,建構「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並在2021年啟動加強社安網2.0,補強社區精神衛生體系與社區支持服務,擴大層面至教育、校園心理輔導、少年輔導等多方面,希望能把所有人都接住。

    每天逾30名兒少受虐 已在保護網的孩子為何仍沒接好

    社安網將服務的家庭對象分為三類,一般家庭、脆弱家庭及危機家庭(後兩者為高風險家庭),危機家庭是指有發生家暴、性侵害、虐待等問題;脆弱家庭則是因貧窮、犯罪、失業、物質濫用、未成年親職、有嚴重身心障礙兒童需照顧、家庭照顧功能不足等易受傷害的風險或多重問題,造成物質、生理、心理、環境的脆弱性,需多重支持與服務介入的家庭。

    但是,強化社安網啟動至今,每一年仍然發生數起類似剴剴案這種重大虐童案,從數據來看,去年就有1萬2646名兒少受虐,相當於每天有34.6名兒少受害,2019年到2023年這5年共有103名兒少遭照顧者虐死。在受保護的兒少個案中,這5年共有241人是保護期間死亡,雖然原因不只受虐,還有疾病、意外等情況,但會令人質疑為何類似像剴剴這樣的小生命,社安網都已經接住,卻沒有好好接牢,導致虐待致死的悲劇發生?

    近年兒少受虐件數


    兒少保護結案情形


    很諷刺的是,強化社安網著重的就是「整合」策略,要藉由跨體系、跨機關的合作,包括社政、法政、勞政、衛政等單位,共同組成社會安全網,但剴剴案等重大事件凸顯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整合」出問題

    靖娟兒童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點出問題,她指出,跨機關、跨區域的個案仍缺乏合作協調整合機制,長久以來的這個痛點並未改善,各單位仍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說好聽是各司其職」,但中間只要有疏漏之處,沒有彼此串連資訊,憾事就易發生。

    跨區域的問題不只是跨雙北縣市安置的「剴剴」案是如此,調查過多起與社安網有關案件的監察委員葉大華表示,出問題的多是跨轄,人會移動遷徙,有列管的受家暴婦女搬遷到其他縣市,認識新同居人又遭受家暴,甚至導致孩子受虐重傷,但是因為遷徙移動缺乏跨縣市的聯繫,導致錯失第一時間的處置。

    跨區域、跨單位間若沒整合 會導致漏接不斷

    不只是跨區域,跨單位間若沒整合也會導致漏接不斷,新北校園割頸案就是這樣發生,涉案的少年在法院裁定交付返回社區而進入學校,對該少年的保護處分與輔導對接失靈,釀成悲劇。

    第二個問題是「資源」沒到位。社安網2.0強調已串接到各領域,但校園割頸案凸顯的是,特殊狀況少年在校園三級輔導體系中,並未得到足夠的協助,校園三級輔導人力不足,法令雖明訂校園應提供學生的諮商與輔導資源,但校園中的專輔人員不足,而不適合回到學校的曝險少年,也缺乏規劃社區住宿型的中介教育基地。

    社區精神衛生體系也是社安網2.0的重要補強方向,但是,今年2月29日發生的男子偷貨車撞死巡路員後,又撞進警局分駐所造成值班警員殉職的憾事,肇事者父親早逝,其與哥哥和姊姊都有精神疾病醫紀錄和病史,全家四口仰賴母親支撐經濟生活,其家庭就是脆弱的高風險家庭,卻一直未得到適當協助,等到悲劇才被關注,為時已晚。

    強化社安網計畫將補充人力視為增進「資源」的重點,可是審計部報告曾指出,近年社區列管精神病人約13萬至14萬餘人間,衛生福利部也訂有《精神疾病患者社區家訪要點》,由地方衛生局對列管個案提供相關追蹤關懷服務,可是,中央補助地方衛生局進用社區精神病人的關懷訪視員,2019年原本要共補進425,卻只有99人,相較日本訪視人力比1:10要高出許多。

    社區精神病人追蹤照護人力及服務量統計


    強化社會安全網補助地方政府聘用人力流動率


    社工高流動率、法令未與時俱進 社區支持方案不完備

    「剴剴」案也讓常年處於人力荒的社工處境再度被重視,實質改善方案卻依舊遙遙無期。根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台22縣市強化社會安全網專業人力進用率僅89.5%,六都的新北市甚至只有82.9%,地方政府聘用人力流動率甚至是連3年攀升,作為維護社會安全網的核心力量,社工的高流動率,撼動的是社安這個網子是否牢靠。

    強化社會安全網專業人力統計


    第三個問題是法令未與時俱進。基隆分駐所警員遭撞死案,是台灣很多有身心障礙疾病患者家庭的縮影,如何為家屬減壓、鼓勵家屬求助,台灣在2022年底才修《精神衛生法》,針對精神病人從醫院出院到社區期間,應協助其連結醫療、精神復健、就學、就養、就業等服務,讓病人生活在社區能獲得足夠的支持,但是修正案今年底才要上路,很多專家批評「社區支持方案至今幾乎仍然為零」。

    許雅荏說,剴剴案更是暴露出《兒童及少年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許可及管理辦法》的問題盲點,收出養服務是完全被排除在社安網外,長年以來都交由民間團體組成的「收出養媒合機構」來處理,接下來就幾乎沒有政府的事。

    衛福部事後才亡羊補牢, 規定有出養必要性應由地方政府評估,且不可將媒合、暫時安置及收養後訪視工作全部交給民間團體執行,地方政府對於有經濟困難之兒童與家庭應提供家庭支持與經濟協助,不能僅因經濟貧窮而作為剝奪父母對兒童照顧的理由。

    努力方向一:全面盤點檢視相關法令

    因此,專家認為新政府上任後,要強化社安網把漏洞補起來,應該要全面盤點檢視相關法令是否有與時俱進。

    「生命權是人權最重要的基礎」,葉大華建議,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中已有婦女、兒童、身障、種族歧視等已具備台灣國內法效力,並且比照聯合國之制度建立了一套「在地」的報告審查機制,每個公約結論建議都有討論到社安網,可以依此盤點檢視相關法令及制度不足之處。

    努力方向二:建立真正整合社安網的服務網絡

    第二個新政府應努力方向是建立真正整合社安網的服務網絡。許雅荏指出,剴剴案後,衛福部列出杜絕重大兒虐再發生的其中一項措施,是將3歲以下安置兒童,不需經過父母同意,將全數納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這只是再多一層防護,沒有解決問題。以乳酪理論來看,許多片起司重疊在一起,正常情況下,每片起司的空洞位置不同,光線是透不過,可是就是有極端情況,空洞剛好連成一直線,讓光線透過去,「社安網要預防的就是像剴剴遭保母虐死這種『極端案例』發生」。

    許雅荏說,歐美國家作法是依照個案,相關單位整合看其需要什麼,一起共案,台灣仍是在各自的單位找資源,沒有真正串連。葉大華認為,這造成很多是重複進案,必須要有個機制研析,是否能在一開始開案就能整理不同系統共案,並從不同階段,了解基層工作同仁、督導在執行推動過程看到什麼問題與處境,優化通報、處理及轉介程序。

    葉大華強調,脆弱家庭不是只有社政的事,建議新政府比照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時曾召開的全國社福會議,舉辦全國性社安網會議,邀相關單位、團隊共同討論、對話,訂定出完善的整合策略,同時也可盤點有哪些是非必要的行政成本,不要再加深一線人員不必要的壓力。

    第三個努力方向:創造好的助人工作環境

    「社安網不要變成社工網,更不要變成『很阿信』的社工網!」葉大華語重心長地呼籲,要創造好的助人工作環境 ,不是只有檢討提供薪水福利,因為選擇當社工的人都是有熱忱,想要助人,對於這項工作的薪資條件有所覺悟,只是長年面對社會底層邊緣個案的負面情緒及冗長行政流程,政府必須重視其情緒勞動工作,重視職場健康,要正視要幫助社工做更好服務,必須給予更好的支持。

    監察委員葉大華。洪敏隆攝


    許雅荏呼籲,要正視少子化,各行各業都處於缺工,像社工這種專業培養人力,面臨的缺工問題也要重視,政府如何研議運用科技簡化流程是未來可以努力目標。

    她舉例,例如社工訪視安置孩子是否受到不當對待,不要只是寄託於社工的「個人能力」,而是考慮到人力不足,如何透過醫療社政單位共同討論建構指標,發配社工一台平板,訪視時拍照就可做「科技判斷」,將科技帶入專業的需求,也可簡化社工工作量,不用寫那麼多個案紀錄,「當人力資源處於難解狀態,應該積極運用科技充實健全」。

    第四個努力方向:真正營造「以社區為基礎」的社安網

    葉大華說,台灣因為推動長照,在社區佈建的長者相關資源較為完善,反觀社區資源中最落後的就是12至18歲的少年及身障資源,必須積極盤點建置。

    《身障人權公約》強調社區融合及自理生活,葉大華認為嚴重情緒障礙、自閉症者或智能障礙者,得到的社區資源明顯不足,多數家長還是帶回家,衍生老老照顧等問題,如何建置情緒行為障礙者的自立生活的社區資源,是新政府應該要積極推動的項目。

    葉大華說,另一個是建置社區兒少資源,目前仍偏重於建置遊憩場、繪本館、親子館,但是提供少年的資源非常缺乏,如果在主流教育推不進去的孩子,必須要有社區少年中心,提供交流、發洩活力及發展各種能力,當少年面臨就業打工,給予適合哪種職業場域的指引以及實習見習的場域空間。

    許雅荏指出,在社區裡有社福中心、家庭教育中心、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歸屬於不同單位,顯示各單位都想在社區做事情,但是應該思考為什麼無法服務到社區真正需要的人,如何加強社區資源的「可近性」是未來努力目標。

    此外,現在仍停留在鄰里長的責任通報概念,與強化社安網目標是建置綿密的社區網絡,人人都能夠成為社安網的一份子,仍有一大段差距,在家庭功能式微,如何串起所有社區資源,也是未來應該努力推動方向。

    剴剴案等重大社會案件,新政府應該正視,如何在家庭、校園、社福、心理健康與精神衛生、警政、司法、少輔、獄政等各個系統可以整合充分聯繫及合作資源,並在社區建置完善可親近的服務,才能共同鋪建出一張全面、深入、綿密的支持網絡,承接住每個可能墜落的人。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