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右)4月1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前總統馬英九,2人在媒體前握手致意。翻攝央視新聞聯播
睽違9年,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4/10)日進行「馬習二會」,不過學者們都分析,馬英九已經是卸任元首,不具實質權力與政治影響力,在黨內也沒有「說得算的位置」,仍必須面對黨內不同的聲音。
馬習二會從原本預定的4月8日改到10日,一度被認為是要對應美國同步進行的美日菲峰會,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分析,針對馬習會改期是否是要抗衡美日菲峰會,都是猜測,中方並沒有明確說詞。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則直言不太可能,因為習近平將兩岸關係視為國內事務,不太可能搬上檯面與國際事務對峙,而且黨內面對馬習會,未必不會有雜音。莊嘉穎認為,馬習二會對於美中雙邊佈局與實際政策不會有太多影響,只是增添象徵意義。
莊嘉穎也提到,就兩人身份與角色而言,馬英九沒有太多籌碼,習近平則是掌握實權的國家主席,對於習近平來說見面的意義在於釋放消息,對國內是宣示推動兩岸關係上有所成就,因為目前中共推進對台政策與控制,看起來並不是很實際,因此習近平必須給黨內交代。
莊嘉穎分析,同時中共可能是對台灣表示,若願意接受某些條件,將享有某種待遇;並對國際社會展現,若台方願意接受中共條件,第一時間可以保有彈性,中共可以給予一定空間談判,但這些條件在未來是否有可能兌現,不會有人知道。
事實上,近期不僅是美日菲峰會,羅斯與歐洲國家高層接續訪問中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與習近平通話,美國副國務卿坎博(Kurt Campbell)近期首度明確表示,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有助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林穎佑認為,這些行動都是美方調兵遣將團結印太盟邦,尤其澳洲在AUKUS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為避免中國在索羅門群島與南太平洋持續擴張。
莊嘉穎認為,美方是為避免中方誤判,提醒中方若有傾向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必須要承擔一定風險,希望可以藉此鼓勵中方不改變台海、東海與南海的現狀,維持穩定、非武裝的狀態,尤其中國與日本、菲律賓都有摩擦,所以美方的舉措是以西太平洋地區為整體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