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在太平洋海面有颱風發展機會。取自翻攝自天氣風險臉書
近日持續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呈現「早晴午雨」的典型夏末天氣型態,不過專家示警,這樣的穩定情況恐怕即將被打破。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下週起南海與菲律賓東方至關島海域將有兩股熱帶擾動生成機會,其中至少一股可能在AI模式的推算下,發展為颱風並朝台灣接近當中。
氣象風險公司分析師薛皓天透過粉專發文指出,目前大氣環境依舊受太平洋高壓籠罩,各地上午大多為晴時多雲,午後受熱力作用影響,山區與大台北常見短暫雷陣雨,偶伴隨瞬間強降雨與雷擊。這種型態將持續到下週二(9/16),提醒民眾午後外出須攜帶雨具,並注意排水不良地區的積水風險。
除了降雨,大台北及西半部部分地區仍有出現36度以上高溫的機會,加上濕度偏高,體感更為悶熱。
進入下週三(9/17),高壓勢力將略為減弱並東退,屆時南海到關島一帶逐漸有熱帶擾動形成,帶來的低壓帶將引進大量南方水氣,使東半部及西半部近山區的午後對流更旺盛。
薛皓天指出,AI模式在多次模擬中皆顯示,菲律賓東方至關島海面將有熱帶系統發展,且具備轉為颱風的條件。模式結果相當一致,顯示其中一個系統有明顯往西北移動並逼近台灣的趨勢。
同時,在第一股系統的東側,還有另一股熱帶擾動正在醞釀。雖然其發展較晚,預估要到9月底才可能接近台灣,但不排除形成「雙颱風」情境。
薛皓天提醒,根據傳統數值模式推算,20日前後菲律賓東方至關島一帶將出現大低壓槽,槽內可能孕育熱帶擾動,後續路徑與AI模式模擬的第二個系統相似。
但須注意的是,下週末起北方東北季風也有機會南下,若與熱帶系統交會,天氣將出現極大不確定性。屆時不論是颱風生成或北方冷空氣影響,皆可能改變台灣天氣走向。
薛皓天強調,目前雖然距離下週中後期及月底仍有一段時間,模式預報存在修正空間,但不可忽視的是,台灣正處於颱風旺季,熱帶擾動一旦成形,隨時可能轉為颱風並影響台灣。他呼籲民眾與政府單位持續關注最新氣象資訊,提前做好防颱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