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記得,2020年初時,澳洲的一場森林大火?這場發生在澳洲的森林野火無情地吞噬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帶走數十條人們的生命,更是殃及了不可勝數的動植物們。更甚者,燃燒所造成的空氣汙染,更是導致澳洲惡劣的空氣品質,造成許多人們產生身體不適。
而身處台灣的我們,你是否還記得今年夏天那破紀錄的高溫?在副熱帶高壓的籠罩下,頻頻創下高溫的紀錄,台北站甚至在7月24日的午後,寫下39.7℃的高溫紀錄。副熱帶高壓除了造成高溫,也造成台灣整體降雨量偏少,導致後續乾季缺水的狀況;強盛的副熱帶高壓更是抑制了颱風的生成與發展,進而導致七月整整一個月,西太平洋沒有半個颱風生成的空前紀錄。
而我們可以將南半球夏季澳洲的大火,以及北半球夏季強盛的副熱帶高壓歸因於數十年來最強的印度洋正偶極事件。
什麼是印度洋偶極呢?印度洋偶極可以區分為正偶極以及負偶極,當正偶極發生時,印度洋西側的海溫異常升高,造成該處有較強的上升運動,導致較強的降水。東側剛好相反,位處下降運動區,容易產生高溫乾燥的天氣型態,而這個東側下沉區就剛好落在澳洲以及西太平洋的位置。負偶極則正好相反,印度洋西側的海溫異常下降,造成該處有較強的下沉運動,導致乾燥少雨的天氣型態,而東側則位處上升運動區,容易產生大雨的天氣型態。
在不斷暖化的趨勢之下,澳洲在2020年度過乾燥且炎熱的夏天,配合這次的正印度洋偶極事件,解釋了2020澳洲大火綿延不絕的背後主因。同時正印度洋偶極也說明了副熱帶高壓如此強盛的主因-異常強烈的下沉氣流。
一而再,再而三的特殊事件的發生,造成了許多極端的氣象紀錄與氣候怪象。不斷刷新的高溫紀錄,一發不可收拾的野火燃燒事件,都不斷訴說著,極端的天氣現象似乎已經不再是極端,而是我們未來日子中的常態事件。雖然說,印度洋偶極事件或是聖嬰現象,與氣候變遷並無明顯的關係,同時極端的事件,往往也並非是單一原因所引起的,但這些氣候怪象與天氣事件就好比當今炙熱的臺灣股市,正告訴著我們,世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
面對充滿未知的極端氣候事件,就好比面對未知的疫情未爆彈,我們永遠必須做好超前部署,當事件發生時,我們才有辦法調適自己的生活型態,減少造成的傷害。在氣象領域,我們除了需要持續精進我們對氣候事件的預報能力,以及短期天氣現象的預警,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過去不斷發生的事件記取教訓,才能在災害尚未發生時,解讀出地球正發送給我們的警訊,並超前部署,積極面對即將發生的高溫、乾旱或是極端降水事件,降低對人們以及生態的傷害。
(本文為合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