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挑動韓國敏感神經 是枝裕和《嬰兒轉運站》溫柔揭棄嬰問題

    2022-06-25 13:39 / 作者 陳玠婷

    執導電影《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我的意外爸爸》的日本名導是枝裕和,新作品《嬰兒轉運站》24日已在台灣上映,除集結實力派演員宋康昊、IU李知恩、裴斗娜、姜棟元之外,劇情仍大膽挑戰在日韓極具爭議的社會議題「棄嬰保護艙」。是枝裕和說明,自己雖然是日本人,但他得知韓國的棄嬰保護艙比日本多10倍之後,心裡頗震撼,努力做了很多功課,用了整整9年籌備終於上映。




    圖片
    日本名導是枝裕和新作《嬰兒轉運站》集結韓國實力派演員宋康昊、IU李知恩等人之外,故事環繞在韓國棄嬰保護艙議題。截自車庫娛樂




    棄嬰保護艙是對是錯?是枝裕和用愛來解答



    由於意外懷孕、經濟弱勢、家庭系統殘缺、社會保守觀感種種緣故,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多國都有教會、醫院、民間團體設置的「棄嬰保護艙」-無法養育嬰兒的爸媽匿名將孩子放到特製保護艙中便可離去,不需與轉介方有交集,而嬰兒會被安排送養。這些團體表示,設置棄嬰保護艙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嬰兒被隨意丟棄,失去生命,不過社會部分輿論擔心,這是否會促成更多爸媽隨意對待生命,因此「棄嬰保護艙」長久以來成為社會探討議題。



    這次,擅於拍出脆弱人性的是枝裕和,首度挑戰拍攝韓國電影《嬰兒轉運站》,他表示,多年前在籌備電影《我的意外爸爸》時,意外得知韓國的棄嬰保護艙居然比日本多出10倍,反應出國家對於家庭、兒童、經濟、弱勢福利、出養等多元問題,讓他一直放在心上,籌備九年終於上映了。



    他受訪表示,「我一邊寫劇本,一邊在韓國進行各種採訪,還接觸到棄嬰保護艙出身的孩子的聲音,面對他們糾結『自己出生是否很好』的迫切感時,產生必須製作能夠回答那個問題的作品的想法。」因此,《嬰兒轉運站》便從棄嬰保護艙的嬰兒為起點,牽起沒有血緣關係的相關人士,過程透露出人性掙扎與最無思的愛,希望給這群孩子帶來一點安慰。



    韓國棄嬰保護艙「Baby Box」 顯示單親母的境遇



    根據考究,「棄嬰保護艙」起源於1198年的義大利「棄嬰輪盤」,時至今日已超過一千年,其概念也拓展到歐美、日韓等其他國家。除了日本知名的熊本慈惠醫院「棄嬰保護艙」在台灣多次受矚之外,其實韓國在2015年也有相關主題紀錄片《The Drop Box》,講述韓國牧師李鍾樂自從身心障礙兒子出生後,體會到父母照顧特殊兒種種艱辛,成立「Baby Box」組織幫助無法撫育孩子的父母匿名送養,數十年下來,該團體接手超過1,500名棄嬰,其中包括不少唐氏症寶寶、罕病寶寶。




    圖片
    韓國牧師李鍾樂親手創見的棄嬰收容組織「Baby Box」,其保護艙共照顧超過1,500棄嬰,其中不乏許多身心障礙兒。截自紀錄片《The Drop Box》




    根據《Charlotte Lozier Institute》分享,李鍾樂在紀錄片中表示,韓國是個保守國家,女性若非婚生子便是犯罪,導致許多媽媽孩子生下來也不登記,要不丟棄、殺害孩子,或者躲藏到無法再瞞下去,他說明,剛開始「Baby Box」大約每月收到2到3個棄嬰,法律頒發後,每個月激增20到25個,他認為法律初衷有其道理,但後續沒有更多元的支持方法,反而讓女性處境更辛苦了。



    他說明,「法律規定(出養的)孩子長大後有權找他的親生父母,但是這個國家目前還沒辦法用法律保護單親媽媽,譬如每個月只支付15萬韓元(約新台幣3,456元),顯示國家仍對她們存在著歧視和污名。」不過,在他努力之下,仍有161名嬰兒回到親生父母身邊。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