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10年度及111年度全國賦稅收入實徵數皆高於預算數,分別達4,327億元及4,950億元,針對外界質疑預算編列估測失準或數字管理失靈,進而衍生「還稅於民」議論, 財政部今(10日)說明,賦稅收入自籌編至執行完畢有近2年時間落差,造成稅收實徵數較預算數的增減,綜觀主要國家包括日本、新加玻、加拿大和紐西蘭等國家也存在無法精準預測稅情形,差異數達10%以上也有。
財政部前部長、台北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蘇建榮日前出席金融研訓院舉行的「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最好解方嗎?」研討會,他強調,所得稅是落後徵繳,「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是經濟成長帶來稅源擴增的結果,跟「違法超徵」的指控毫無關係,「還稅於民」是假議題,多餘的錢要公平地對待下一代。
無獨有偶,財政部賦稅署今也藉著例行記者會重申立場,主秘賴基福表示,110年度全國賦稅收入實徵淨額2兆8,742億元,較預算數2兆4,415億元增加4,327億元,達成率117.7%,主要增加稅目為營所稅、證交稅及營業稅,其中營所稅所有的收入來自於營利事業申報繳納109年度的所得稅,編列時估算稅收為6,100億元,由於主計總處預估的經濟成長率為1.67%、金管會發布上市櫃公司首季獲利為負成長20.22%。
不過,109年度整年的實際經濟成長率為3.39%、上市櫃公司實際獲利正成長21.58%,均較編列時預測數更好,連帶讓營所稅全國實徵數達7,018億元,比預算數增加918億元、增幅15.1%。
同樣的,證交稅和營業稅也都因為經濟成長率和上市櫃公司上修,使得稅收出現明顯增加。
賴基福強調,賦稅收入自籌編到執行完畢有近2年時間落差,而稅收預測涉及未來經濟情勢變化,即全年GDP及上市櫃公司獲利成長情形的預測值與實際值常有落差,造成稅收實徵數較預算數出現增減,以其他主要國家為例也存在無法精準預測稅收,甚或差異數達10%以。
如新加玻在2017年的預算成長率為111.77%、日本在2020年的預算執行率110.33%,這些是差異數達10%以上;而加拿大在2021年預算成長有106.37%、紐西蘭的實徵淨額占全年預算數107.03%。
賴基福說,為了讓稅收估測更貼近實際,財政部以營業稅為例,研議運用智慧系統建立中央政府稅課收入估測模型,未來擬持續納入證交稅、所得稅等大稅目加入,並持續掌握最新經濟情勢及稅收估測相關因素,參考相關稅目申報繳稅情形等,作為稅收編列參考資訊,以提升預算編列準確度。
賴基福強調,近年來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部分,均依預算法規定納入國庫統籌運用,以減少舉債、增加還本或累計賸餘,從107年度至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原編列債務舉借預算數合計4,825億元,均未舉借,並依《公共債務法》第12條第2項規定,增加還本,5年間實質還債達5,2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