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法國混合戰日增,台灣經驗受關注,《解放報》14日刊登數位發展部長唐鳳專訪,談及台灣應對網路攻擊的策略。唐鳳表示,台灣致力開發新資安架構,與國際協力捍衛,並強調社會韌性的重要。
法國近年常遭受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法國國家資訊系統安全局(ANSSI)也出面警告中國駭客團體入侵,加上今年10多起中國網路間諜案,混合戰更被法國今年最新「國家戰略報告」(RNS)列為重大威脅。
台灣多年來面對中國認知混合作戰威脅,法國因此相當關注台灣經驗。《解放報》(La Libération)專訪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在14日刊登的訪問中,唐鳳談及台灣資安保衛戰的具體策略以及台灣社會參與的重要性。
唐鳳首先指出,台灣位於威權擴張前緣,承受嚴峻的網路攻擊,「台灣就像實驗場,若策略在此可行,其他地方就可能可以複製。我們網路安全盾面對試煉,不僅是公部門資訊,也包括台積電等工業情報」。
他表示,台灣2021年每天遭受500萬次網路攻擊,是前年的2倍,次數還在增加,但多數都被攔截,並強調台灣面臨所謂「認知戰」或「混合戰」,也就是網路攻擊加上訊息宣傳,例如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訪台時,受到來自外國的攻擊是平常的23倍,企圖擾亂政府單位。
當時部分駭客成功入侵,短暫癱瘓一些網站,但也讓人民更加意識到危險的急迫性。唐鳳說,對抗威脅,需要被視為人權的寬頻網路、正確資訊傳播與社會韌性,而「堅韌」也是台灣重要價值。
他表示,台灣無論面對天災或人禍,都能很快重新振作、合作復原,例如1999年的911大地震。「在台灣,韌性是不同領域人們共同合作的同義詞,不僅預防未來風險,也是從過去學習以強化自身」。
唐鳳說,人們著眼於預防損失,但對於一般公民如何參與共同防禦卻不夠關注,例如國家有傳染病、疫苗研究專家,卻忽略有時只需要全民勤洗手。「人多勢眾,社會的韌性具有力量」。
唐鳳強調,面對網路戰,採取新架構比開發新工具更重要,例如「零信任架構」,即須重複、多方認證建立信任以讀取資料。另外,也要多元化網路防禦的守門人,台灣與國際合作,由全球20萬台電腦共同捍衛,要同時癱瘓這些電腦幾乎是不可能的。
唐鳳分析,目前最迫切是推動「數位韌性」,包括與60多國簽署「未來網際網路宣言」,形塑開放包容的網路空間,促進合作、對抗極端與網路仇恨。同時也不斷邀請國內外資安攻擊團隊與白帽駭客合作,讓他們設想並測試網路攻擊,以協助強化防禦。
若不幸海底纜線遭斷,台灣如何應對網路中斷?唐鳳表示,需確保基礎建設能承受最壞情況,政府已投資1700萬歐元增設地球靜止軌道上的台灣衛星接受器,也進行請消防車裝載接收器,作為移動基地台的實驗。
唐鳳說,台灣從俄烏戰爭中學習到兩件事。第一,雞蛋別放同一籃子,「我們會盡可能與不同公共雲端供應商合作」;第二,必須和全球連通、協力,「對台灣人而言,烏克蘭經驗展示了相互連結在對抗風險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