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擦計畫」這本書蘊含的訊息豐富到接近過量,但作者真的是太會說故事了,沒有冷場,好讀指數很高。
這本書風格很有趣,一開始很像尋常探討某種大眾心理學概念的書籍。然後,突然筆鋒一轉開始介紹起生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兩位不凡的以色列心理學家。
人們常以為自己所做的是最有利的選擇,可是分析後,卻會發現這些其實是(心理上)風險最小的選擇。(圖片來源/Pixabay)
兩位主角分別是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和阿莫斯·特沃基斯(Amos Tversky)。書裡談他們的背景、思考和兩人之間的互動。前者比較為大眾所知,他正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大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Thinking, Fast and Slow (快思慢想)的作者。後者,是領域大師,但我是第一次接觸。
接著作者開始流暢地切換各種視角,大的圖像,談這兩位學者共同架構整理的各種心理學和行為經濟的概念,和其橫向與縱向的時代意義。然後在介紹這些概念的發展歷程,作者敘寫兩位學者的互動和心路歷程。
讀完這本書,除了大師生平以及增進許多心理學與行為理論的基本理解,還能看到時代架構下人和特定環境、時代事件互動的關係。常常只是一句話,即使只是書裡面的學者講的某句評論或困惑,都讓我反思再三。
在後記會發現,作者本來應該是想要寫本關於丹尼爾·康納曼的書,但丹尼爾尊崇他這生在學術研究上與阿莫斯多年緊密合作的模式,最後他讓這本書變成了兩個學者的傳記。
如果不想搞懂那些心理學理論,只是想知道心理學大師在人生中的一些智慧,以及在人與人的合作關係裡面,有可能會隨著時間產生哪些質變量變,專注在這個故事本身也是可以的。
很多好料,但礙於篇幅,僅摘出三個概念來分享。
判斷一個人,不要去看那些可歌可泣的自我吹噓,當人們談到自己如何和困境搏鬥時,我們容易被吸引,甚至感動到掉淚,然後默默在腦海中為這個人描繪他將來可能揚眉吐氣的樣子。可是這些都是故事,一個人會不會成功,並不是因為這些歷程多悲慘,而是這個人的特質,那麼如何看穿這些垃圾訊息,找到這個人的特質,是每個人需要培養的慧眼和判斷力。
書一開頭就提醒,不要太過度仰賴直覺,很多人分享的成功直覺,其實是後見之明,重大的決定往往都是隨機發生的。觀察那些依賴習慣直覺決策的小事決定,才能真正看出這是個什麼樣的人。而所謂的直覺,往往藏著很多思考陷阱。
每個決策都是趨利或避險思考後的選擇,人們常以為自己所做的是最有利的選擇,可是分析後,卻會發現這些其實是(心理上)風險最小的選擇。但這裡會有思考的陷阱,人往往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會賦予過高的價值,所以放棄相對困難。記得這點,斷捨離不適合的人事物就會比較果決。
然後,不要忘記「沉默成本」,人有時候會為了不要浪費已經投資下去的成本,勉強把一件事情走完,但如果已經投資下去的成本,不能改變,那個因素其實可以考慮不計了,專心去想,如果我繼續這樣做會怎樣,可以幫助做出比較好的判斷。
風險價值理論談到人在看損失時,最直白的感受就是比「現況」不好。也就是人們最終得到的結果,比做決定時的「參考點」更差。其中,更有意思的是參考點其實是浮動的。
簡單說如果預期自己會得到100萬的紅利,那得到50萬是失望(自己感覺損失了)。可是,那如果得到100萬,但同事得到兩百萬,參考點就變了,也會產生損失的感覺。
說穿了就是好壞是相對的,是比較來的。人實際上很難避免去用條件相似者的成就和表現來做參考點。而根據對快樂感覺的研究,很多時候,不快樂,不是因為過得不好,而是因為過得比別人不好。
這既然這也是個思考上的陷阱,與其一眛的否認,不如多想幾秒,練習自我覺察,更有意識的知道自己的期待是什麼,以及自己有沒有達成這個期待,有達到就好,不然比來比去也是永遠比不完啊。
書名:《橡皮擦計畫》
作者: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
出版社:早安財經
簡介:
如果偏見可以抹除,人生會不會更美好?《魔球》作者Michael Lewis,新書雷霆上市!
回到1969年,他們倆在校園裡相遇。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兩位同樣是風雲人物、但各方面卻近乎南轅北轍的天才,跌破眾人眼鏡地「在一起」了。剛開始,他們若即若離,到後來形影相隨,不僅聯手解開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心智之謎,甚至開創了影響深遠的「行為心理學派」,並贏得一座諾貝爾經濟學獎。
有一天,康納曼手寫了一則便條給特沃斯基,主題取名為「橡皮擦計劃」──他想知道,遭遇人生中的挫折,我們是如何面對的? 我們如何「抹除」一個又一個的遺憾與悔恨,繼續迎向明天? 但是,他遲遲沒有得到特沃斯基的回音,直到…
更多太報報導
人們常以為自己所做的是最有利的選擇,可是分析後,卻會發現這些其實是(心理上)風險最小的選擇。
高中生缺交「大學先修課程」報告,如同「社會先修班」,下一步走死當還是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