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好事家成》街友扶助計畫集資頁面)
「我們都以為他們有所選擇,有時候他們只是被迫選擇。」入夜的冬季台北街頭,藝人王中平、余皓然夫婦前往龍山寺一帶訪視街友們——在熟悉歌聲與親切問候的軟化下,有人開始願意卸下防備、有人點頭感謝這份溫柔關懷,也有行經路人受訪分享心中對於街友的想法:
「我覺得他們好像都有自己的故事,其實一開始看到會覺得蠻可憐的,然後⋯⋯,應該他們也不想這樣。」「我覺得他們其實跟我們是一樣的,不過他們可能在過程中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所以我們可以更包容他們。」
由一群實務工作者組成的「台灣樂知公益慈善協會」在 2020 年末發起《好事家成》街友扶助計畫,要借群眾之手伸向街頭,幫助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重返社會、脫離無限循環的失重噩夢。
而藝人王中平以行動力挺樂知公益慈善協會,也感慨社會上仍有許多不理解的眼光,「其實很多人對街友的看法是很不一樣的。有的人是覺得說『怎麼不去找個地方睡?』,那也許有人會講說『看起來還不錯啊!』、『應該要珍惜自已』或怎麽樣⋯⋯。其實我覺得,我們沒有權力去評斷一個人的人生際遇。」面臨各自的人生十字路口,有人得以大步朝著心之所向去探索,也有人難以再看向鏡子裡的「我」。
(圖片來源:《好事家成》街友扶助計畫集資影片)
「我在汐止流浪,派報紙、回收都有。我沒有家,我父母親都過世了,我沒有兄弟姊妹。」化名阿文的街友在鏡頭前如此自述,《好事家成》街友扶助計畫集資影片真實記錄流浪者的工作日常,這些身影和辦公室裡的上班族同樣在為生活奮鬥,並非「遊手好閒」什麼都沒試過。
根據樂知公益慈善協會多次探訪經驗觀察,街友流浪原因多有難言之隱,例如被家人遺棄或迫於社會環境變遷;街友們對社工淡淡說出的一句「不需要服務」,更多時候只是為了避免被關注。
因有身心障礙、年事已高、學歷不足或有犯罪前科等狀態,在一般企業門前謀職不易的街友們,大多做著發傳單、搬運或清潔等收入不穩定的人力派遣工作,領著不到千元的微薄日薪。
當三餐溫飽已是高難度,如何能為自己租下舒適的住處?更遑論街友們受傷、生病時,往往因為擔心付不出醫療費用,硬撐到情況危急才被救護車送去就醫;在樂知公益慈善協會過去服務的個案裡,甚至有高齡阿嬤病到身體長蟲的真實案例。
《好事家成》街友扶助計畫集資頁面指出,幫助流浪者從街頭重返社會,平均需要 1~2 年時間。自 2017 年立案至今 4 年來,樂知公益慈善協會的服務地區以台北市、新北市為主,2019 年度服務人次已達 21,810 人次;協會夥伴們透過定期巡訪與服務關懷送暖,引導流浪者克服心中關卡,重新拾回自己、回到人群。
(圖片來源:《好事家成》街友扶助計畫集資頁面)
迎向 2021 年,為有充分資源照顧到更多街頭流浪者,樂知公益慈善協會將《好事家成》街友扶助計畫集資目標分為「基本扶持」、「安頓家園」、「回歸社會」三階段,第一階段首要任務是提供餐食、衣物等禦寒物資與洗澡服務,第二階段希望陪伴街友解開心中枷鎖、將生活場域從街頭轉至社福安置機構,第三階段則導入就業輔導與相關培力課程資源,為街友的人生下半場點亮希望之光。
「每一份心意不分大小,都如涓滴累積在心頭,成為樂知前進的重要動力。」——《好事家成》街友扶助計畫集資頁面如此強調著,願你我都有能力理解人與人的不同和相同,在彼此需要協助的路口即時伸出手。
本文經《群眾觀點CrowdWatch》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為〈高齡嬤睡街頭「病到身體長蟲」⋯⋯《好事家成》街友扶助計畫,集資為流浪者點亮希望之光〉,作者為jie。
更多太報報導
《十二夜 2》專訪:「零撲殺」政策後被迫成長,這次台灣人會從紀錄片看到什麼?
苦讀成「台灣第一位」韻律體操國際教練!瑞莎自掏腰包培訓選手:能夠分享的,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