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沈榮欽觀點|「振興抵用券」對紓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真的有幫助嗎?和馬政府消費券有何不同?

    2020-02-15 00:05 / 作者 洪采姍

    在各種邏輯混亂又自以為是的國族與人權論述充斥臉書之際,行政院編列600億元作為武漢肺炎紓困,第一波包括內需型產業160億元、農漁業60億元,以及交通觀光業200億元。






    內需160億元中,包括疫情結束後的20億元抵用券,令人想起馬英九執政時的消費券。不過經濟部表示,抵用券與消費券不同,因為目的在折扣抵消費,例如消費1000元折抵100元,目前細節尚未定案。 

    日前經濟部宣布,針對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計劃推出20億元的振興抵用券。(圖片來源/Unsplash)

    馬英九執政時發放的消費券,當時引發不少討論。其實日本在1999年與2009年也都發放過消費券,當時也有人猜測,馬政府或許是看到日本政府的措施而效法。



    不過日本發放消費券的方式與馬政府不同,相較馬政府的統一發放,日本政府則加上許多限制條件。例如1999年日本政府是發放給有15歲以下孩童的家庭與老人,因此僅有3100萬人受惠,每人2萬日圓,共計約60億美元,是本次台灣抵用券總值的90倍。



    而且日本為了振興地方經濟,消費券有不同顏色,每種顏色只可以到特定地區消費,或是為了扶植中小企業,規定一半要花在大企業,一半要花在中小企業等等不同規定。相較之下,馬政府的消費券沒有限制,更接近於現金,效果上也更近似於退稅不過是人人平等

    抵用券為Coupon折扣 可帶來短期效果

    消費券本來的目的是鼓勵消費,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排擠原來的消費,例如有人發現發放消費券後,當月的消費確實增加,但是接下來的消費卻萎縮,表示消費者只是將下個月的消費提前花掉,整體消費並未增加,所以消費券的效果比預期中小非常多,和預期的乘數效果相差很大。



    抵用券採用折扣的方式,也就是一般商家的折扣coupon。從企業的角度而言,coupon通常是提供給需求彈性較大的人,或是庫存的商品,需要出清存貨與空出倉儲與貨架空間。



    Coupon也可能提供給「外部性」較大的消費者,比如說酒吧可能在消費者較少的週三設立「女士之夜」,給予女士半價的優惠,可以因此吸引男士的到訪;或是超市利用coupon吸引消費者購買其他沒有折扣的商品。



    企業非常清楚coupon的短期效果,所以通常會在行銷上設法導引為長期效果,而避免與對手直接的流血競爭,例如給予某些新進顧客或是介紹人折扣券,或是某些很久沒來的老顧客,以及某些「網路外部性」較高的商品,為了第一階段衝佔有率之用。

    抵用券有待觀察 細節須思考全面

    不過Chang-Tai Hsieh等人對日本消費券的實證研究卻提出某些警訊,好消息是他們發現消費券的效果未必是短期的,壞消息是他們發現消費券對半持久品的增加消費有一點效果(邊際消費傾向增加0.1-0.2),但是對非耐久財與服務基本上沒有影響



    換句話說,日本家庭與老人拿到消費券之後,比較不會「多」花在上館子或是旅遊,而是更實際的「多」購買些比較可以長期使用的產品,並且經常「一試成主顧」。



    因此儘管抵用券是針對因為武漢肺炎而受損的內需型產業,不過可能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不同地區與不同商品與服務,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對於抵用券的使用毫無限制,行政院600億元紓困款項,其他直接針對旅遊、餐飲、旅館、運輸等行業的補助,會比20億元抵用券的效果更加直接,抵用券仍需要繼續觀察,並值得經濟部擬定細節時做更進一步的思考。

    作者: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出處:Facebook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