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工作、育兒、養老三頭燒!雙薪家庭家事之難:「好爸爸」不再只是拿錢回家

    2019-08-30 10:52 / 作者 NPOst 公益交流站

    在現代的雙薪家庭中,「好爸爸」的條件不只是在外打拼、拿錢回家。根據 1111 人力銀行調查,高達 8 成 1 的上班族認同家務分工,認為家務的主要勞動者不該只落在女性身上,「好爸爸勤做家事」已是普遍認同的觀念。


    「家事」總體檢,女比男多 3 倍

    然而,儘管現代男性在家務勞動的意願提升,從實際行動來看,不支薪的無酬勞動時間,包括做家事、照顧子女、照顧老人等,女性的付出與男性相比,差距仍有 2 到 3 倍之多。



    2016 年主計處公布的統計數據,臺灣女性每日投入在家務事上平均約 3.8 小時,男性 1.13 小時;以全球的數據來看,則是女性 3.5 小時,男性 1.9 小時。儘管女性的無酬勞動時間有逐年遞減之勢,但男女花費的時間仍不均等。

    (資料來源/主計處、UN WOMEN;製圖/NPOst)

    此外,現代的家庭組成多為小家庭,當女性的就業率年年攀升、雙薪家庭比比皆是,「家事共同分擔」對於一個家庭的經營來說,顯得格外重要。不論是男性或女性,想扮演一個「好爸爸」、「好媽媽」,都得面對嚴苛的職場環境考驗。

    總工時高,職場環境成為「家事」殺手

    近年來,政府持續修正勞基法,有意改善勞動環境。但去年的臺灣年總工時,平均高達 2,033 小時,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中排行第 3,僅次於墨西哥 2,148 小時、哥斯大黎加 2,121 小時,仍是名列前茅,與過去相差無異。

    (資料來源/勞動部、OECD;製圖/NPOst)

    臺灣的高工時職場環境,讓家庭照顧者想要維持工作、家庭的平衡,如同走鋼索,並非易事。yes123 求職網調查發現,在加班文化盛行之下,平均 5 個爸爸就有一人認為自己完全沒時間陪伴孩子,他們給自己「父親的角色表現」評分,平均分數僅為 50.4 分,自認是個不及格的父親。



    「高工時」除了影響親子關係,也造成夫妻關係不睦。1111 人力銀行調查得知,男性的平均每日工時為 8.4 小時,女性為 6.8 小時,男性多出女性約 1 個半小時,投入家務的時間長短,也連帶受到影響。近半數的家庭,為了家務分配不均的問題曾起爭執。

    育兒、養老夾擊的結構性問題,政策資源不足

    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單靠夫妻 2 人協力,難以顧全,需要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一談到減輕家庭的照顧負擔,政策上,常與「育兒津貼」、「托育公共化」等扣連。然而,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的數量仍供不應求,家長徹夜排隊的情事也持續上演。



    不僅是育兒的壓力沉甸甸,家中的長者也常是需要照顧的對象。對此,民間團體發起長期照顧安排假的倡議及連署,希望透過「30 天有薪假 + 150 天彈性請假」,並補助 6 成薪,讓勞工能在最混亂、最密集的照顧前 30 天,盡速做好安排,之後則針對臨時狀況、陪伴回診等照顧模式,提供 150 天的彈性假,不因照顧而離職。

    (圖片來源/Benjamin Elliott/Unsplash)

    此是參考日本「零介護離職」政策,日本同樣面對高齡化社會,每年有 10 萬人因家庭照顧提出「介護離職」,其中有 8 成是女性。並且其照顧殺人的事件增多,龐大的照顧壓力,壓垮了長期、長時間勞動的照顧者。



    2016 年,安倍內閣提出「零介護離職」對策,擴大公共照顧資源、鼓勵友善照顧職場等,並提供每位失能、失智老人的就業子女共 93 天「顧老假」,可分 3 次使用,並留停的薪水給付由 40% 提升為 67%,希望照顧不再是個人的事,由政府、企業共同承擔。



    雖然目前此政策尚因缺乏落實的誘因、完整的配套措施等,申請人數不多,但仍是國家正視照顧問題,力求解方的起點。相較於日本,臺灣每年約有 13.3 萬人因照顧離職,以全國人口的比例來看,約是日本的 7 倍,當勞動部正評估「長照假」推行與否,無數個家庭扛著龐大的照顧壓力,期盼著更好的一天到來。

    維持家庭平衡,社會協力催生「好爸爸」

    家庭照顧多元且繁雜,想維持工作、家庭的平衡,對於現代的「好爸爸」、「好媽媽」都不容易。在家庭場域如何落實平權,似乎不是單一論述的「做家事才是好爸爸」就可以作結。



    單從統計數據來看,女性的勞動時間,以平均工時加上無酬勞動的時間,與男性的幾乎均等,但這不一定是在平等的溝通前提之下,所產生的分工。在整體社會中,女性仍普遍背負較大的家庭照顧責任,不論其是否願意。



    家務分工應是流動的,由每個家庭衡量自身的狀況、個別的意願後,獲得彼此皆同意的家庭共識。但顧好一個家庭,要催生「好爸爸」們誕生,面對許多社會結構性的問題,除了家庭內的力量,也需要政府的協力,方能成事。

    (圖片來源/Juliane Liebermann/Unsplash)

    作者:何怡君,出處:NPOst 公益交流站



     



    NPOst 公益交流站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