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台灣對等關稅為20%,儘管藥品目前沒有在調整範圍內,學名藥協會今天仍提醒,各國藥品供應勢必更加在地韌性化,避免未來受衝擊。藥品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美國宣布台灣對等關稅為20%,儘管藥品目前沒有在調整範圍內,學名藥協會今天仍提醒,各國藥品供應勢必更加在地韌性化,避免未來受衝擊,盼政府更重視本土藥品供應韌性。
美國對等關稅原本在美國時間4月9日開始實施,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超過75個國家宣布暫緩高額對等關稅90天,這段期間課徵10%對等關稅。不過根據美國232條款,鋼鐵、鋁、汽車及汽車零件加徵關稅25%,其他進口美國貨品稅率則為10%,但藥品和半導體等貨品可免除。
川普在美東時間7月31日簽署行政命令,公布將實施的新稅率,其中對台稅率為20%。總統賴清德今天稍早表示,美方先公布對台20%的「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
目前藥品沒有在調整範圍內,學名藥協會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委殷為瑩接受媒體電訪表示,但從川普此前的談話中可以看出,未來對原開發藥廠的衝擊會相當大,後續恐將影響新藥輸入台灣。
殷為瑩說明,在這個前提下,各國藥品供應一定會採取更加在地韌性化的方式處理,「這是必然趨勢,一定會往這個方向前進」,現在各大藥廠也正採取必要措施,如增加某些地區庫存等。
健保署在核定藥價時會參考所謂十大先進國,其中美國通常價格最高,然而川普日前致函17家大型製藥公司執行長,應大幅降低美國處方藥品價格,以與海外售價相當。
殷為瑩指出,美國藥價若遭到壓縮,原開發廠一定會重新思考營運策略,到時候台灣在包括新藥取得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她認為大概要觀察半年到1年時間,才能看出台灣實際受影響程度。針對行政院透過特別條例撥補健保經費,用於確保供藥穩定,殷為瑩強調還是希望政府能夠更重視本土藥品供應韌性,例如健保署建議化療學名藥使用量要達到70%,就是很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