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施以諾談名人與疾病】雷諾瓦的印象派畫作與類風溼性關節炎

    2025-07-05 07:00 / 作者 施以諾 /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兼跨專業長照碩士班主任
    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即便是對現代醫學而言,「類風溼性關節炎」仍舊是個在照護上很有挑戰性的疾病,然而,在歷史上,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生命卻依舊綻放出了無比的光芒,其中也包括了法國印象派畫家––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雷諾瓦非常了不起!其畫作《煎餅磨坊的舞會》、《彈鋼琴的少女》等,在歷史上都頗獲好評。

    而以繪畫藝術而歷史留名的雷諾瓦,居然是生長在一個工人階級的家庭,其原生家庭稱不上富裕,但他卻從小就展現了繪畫天分,且或許正是因為雷諾瓦的出身背景比較清苦,讓他善於觀察,其畫作雖屬靜態創作,但其對人物形象肢體動作的刻畫卻極為生動,成了他的作品得以歷史留名的關鍵之一。如果您對雷諾瓦不夠熟悉,無法想像這位畫家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一件事您或許可以參考: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水星上的某個具代表性的撞擊坑,用這位畫家的名字給將之命名為「雷諾瓦撞擊坑」,您瞧瞧,這還不只是在「名留青史」,甚至是「名留水星」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這作法,也可足見雷諾瓦這位畫家在人類社會所獲得之廣泛肯定。

    雷諾瓦畫作《在咖啡館》(Au café)。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而如果從臨床醫療或長期照護的角度來看,雷諾瓦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他居然還是一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在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多年裡,他飽受類風溼性關節炎所苦,但他依舊提筆作畫,沒被這慢性疾病給擊垮。甚麼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目前算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不可逆疾病,往往先從小關節、手部關節開始,初期可能是紅、腫、痛,後期會逐漸因關節腫脹等因素而造成骨骼關節畸型。是以我們不難想像雷諾瓦的晚年有多辛苦。

    倘若雷諾瓦是生在醫學發達的今天,那他所受的苦可能會少一些,除了藥物較發達之外,日趨發達的職能治療介入更可是這類患者的一大福音,包含更精準的輔具應用、生活目標的確立、肌力訓練等,皆可大幅提升這類患者的生活品質。但在雷諾瓦那個職能治療尚未發達的年代,雷諾瓦依舊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持續作畫!這樣一個有目標的人生,讓他這樣一位需長期照護的個案找到了人生意義,甚至可能可以轉移、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雷諾瓦在1890年代就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卻活到1919年才過世。

    在藝術史上,雷諾瓦固然是一位不得了的印象派畫家,而若從長期照護的角度來看,晚年的他更是一位令人驚艷、值得尊敬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您身邊有受慢性疾病所苦的親友嗎?歡迎把雷諾瓦的例子分享給他,任何人、即便是慢性病人,當他在患病過程中仍肯繼續為某個目標而努力時,這樣的身影,何等令人肅然起敬,何等令人讚嘆。您說是嗎?

    *本文作者施以諾為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教授、跨專業長照碩士班主任,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榮譽理事長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