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醫檢師、呼吸治療師鬧人力荒!病安亮紅燈 衛福部將啟動修法

    2025-04-11 15:55 / 作者 游騰傑
    實驗示意圖。圖取自於pexels
    下週將迎來國際醫檢師節,然而台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台灣呼吸治療產業工會與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今(11)日針對「醫事人員」人力嚴重不足問題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儘速修訂《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將「醫事人員」人力配置合理化,確保醫事人員權益與病患安全。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回應表示,已充分了解相關從業人員對於人力配置調整及標準修正的訴求。衛福部將於今年啟動醫院評鑑條文的修正作業,屆時將邀集全聯會及各相關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討論,凝聚共識。

    台灣醫事檢驗產業工會常務理事徐宏杰指出,現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與醫療評鑑制度中,醫檢師的人力配置係以病床數為計算基準,用以推估醫院應聘僱的醫檢師人數。然而,實際上醫檢師所處理的檢體,大量來自門診、急診與健檢等單位,其中門診與健檢檢體更佔整體檢驗量超過一半,並非僅來自住院病房。

    他強調,單以病房數作為人力配置依據,無法反映真實工作負荷,導致人力需求長期被低估。多數醫院聘僱的醫檢師人數,實際上遠高於法定標準兩倍以上,「法規形同虛設的後果是,當醫檢師明明已經超負荷工作、懇求醫院增加人力時,醫院卻以人力配只以遠超過標準來回應」,長期下來,醫檢師血汗過勞,將影響臨床報告品質及時效性,危害病人安全。

    徐宏杰建議,醫檢師的人力配置應比照藥師制度,以「每50張檢驗處方箋」增聘1名醫檢師,作為更合理的配置標準,強調這是工會與眾多基層醫檢師討論後認為合理的人力安排,並呼籲衛福部建立強制機制,若醫院醫檢師檢驗量超出標準,健保局可不予給付相關檢驗費用。

    與此同時,急重症醫療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呼吸治療師」,也面臨相似困境。台灣呼吸治療產業工會理事朱修儁表示,當病患出現呼吸困難、氧氣不足,或需調整呼吸器參數時,呼吸治療師必須即時介入,進行評估與治療。

    朱修儁指出,傳統觀念認為呼吸治療師僅服務於加護病房、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及慢性呼吸照護病房,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與病患自主意識提升,高流量氧氣鼻導管、面罩式呼吸器等設備廣泛應用,使得一般急性病房與急診也經常需仰賴呼吸治療師的專業。然而,現行《設置標準》中,卻未明文規定一般病房與急診需設置呼吸治療師,導致現場人力調度困難、工作負擔沉重,醫療品質與病安風險同步上升。

    朱修儁呼籲,衛福部應修法明定「一般急性病房及急診」亦需設置呼吸治療師,以緩解當前人力吃緊問題,並提升整體照護品質。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表示,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需求大幅提升,醫療體系面臨空前挑戰。過去我們聚焦於護理人力的不足,但其實醫檢師與呼吸治療師等醫事人員,同樣肩負重大責任,其專業直接影響診斷準確性與病患安全。可惜現行法規已無法反映實際需求,導致這群醫事人員長期處於過勞、超載的高壓環境。

    她舉例指出,以台北榮總醫檢師為例,每日處理檢體量高達3500至4000件,夜間亦有200至250件。若仍以病床數作為人力配置依據,顯然嚴重不足。改以「檢驗處方箋數量」作為依據,才是更科學且實際的方向。至於呼吸治療師,自91年設立特考、97納入高考,便已顯示其在醫療體系中的必要性,法規更應與時俱進,避免醫事人員陷入制度漏洞所造成的過勞風險。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也指出,現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中的醫事人力配置過於僵化、落後,不僅與臨床實況脫節,也無法回應病患權益與醫療觀念的轉變。醫檢師與呼吸治療師的人力標準皆明顯不足,衛福部應儘速全面檢討,而非等到缺人缺到不行了,才來處理。

    她強調,醫事人力不足,並非個別醫院的問題,而是醫療制度的結構性失靈。政府不應該讓醫療人員在法規漏洞下疲於奔命。衛福部應盡速檢討,並在討論過程中,納入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參與。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