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水位大幅下降」 只剩滿水位的1.7%

    2025-10-11 16:31 / 作者 陳怡穎
    馬太鞍堰塞湖湖區崩坍、土方崩落及淤沙現況。林保署提供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造成數千萬噸水流出,原本設置於湖內的水位計也隨之滅失。水位計如今已於10月9日重新安裝,今(10/11)日完成測量與解算,發現堰塞湖最大水深為約20公尺,蓄水量降至僅155萬噸,較溢流前的蓄水量大幅減少,僅為滿水位的1.7%。

    林業保育署指出,這顆位於馬太鞍溪的堰塞湖,經過多次颱風沖刷和土石崩落後,水位已經顯著下降。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受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委請委託,進行水位計安裝與數據測量,並利用空勤總隊的黑鷹直升機協助,成功地將水位計重安裝至堰塞湖。結果顯示,堰塞湖目前的水位高程已經降低119.3公尺,水位由原本的滿水位9100萬噸減少至155萬噸。

    林業保育署表示,堰塞湖水量急劇減少的原因主要是樺加沙颱風所引發的溢流沖刷下切過程中,大量土方崩塌並流入湖中,此外,堰塞湖周邊的坡面也在颱風及災後持續滾落下移,與馬太鞍溪上游溪水持續夾帶大量泥沙入湖等原因所導致。

    林業保育署每日利用無人機空拍、影像判釋,運用堰塞湖水位計計算蓄水量,溢流口的下刷速率近日已顯著趨緩,壩體及水流也未顯現異狀。雖然如此,由於堰塞湖邊坡仍有崩塌的風險,下游河道仍需清疏,並加強防堵措施,因此仍維持紅色警戒。

    中央前進協調所指揮官季連成表示,解除紅色警戒需要達成四大條件,包括堰塞湖的流量恢復正常、堤防足夠強化以應對洪水衝擊、疏浚工作完成以及撤離計畫的核定。

    目前,堤防已經加高至5公尺,足以應對洪水衝擊;馬太鞍溪的疏浚工作已經完成4.6萬立方米的土方清理,並持續進行。撤離計畫也在進行中,並計畫在花蓮縣長徐榛蔚的核定後進行實地演練,屆時將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解除紅色警戒。

    馬太鞍堰塞湖湖區崩坍、土方崩落及淤沙現況。林保署提供


    馬太鞍堰塞湖湖區崩坍、土方崩落及淤沙現況。林保署提供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委託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進行水位計安裝與數據測量。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提供


    左一為防災中心助理研究員陳裕得、左二為防災中心副組長林昂、中為防災研究中心副主任臧運忠、右二為特搜教官連冠宇、右一為特搜教官張迺凡。成大防災研究所提供

    陳怡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