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改變全球工作型態,也讓民眾重新檢視人生的優先順序。《華爾街日報》報導,從事兼職工作的美國勞工人數顯著增加,而且多數是出於主動選擇的結果而非被迫,原因包括增加和家人相處時間、銀髮族接觸社會脈動、重視健康與生活的平衡等。
根據美國勞工部定義,「兼職工作」(part-time jobs)指每週工時低於35小時。勞工部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兼職勞工增加120萬人,其中約85萬7000人是主動選擇從事兼職工作,並非找不到全職工作或工時遭縮減。
數據也顯示,今年1月的美國勞工數為1億6000萬人,其中兼職勞工占16.3%。進一步分析,自願選擇兼職的勞工為2210萬人,人數是偏好尋找全職工作的410萬名兼職者的近六倍,比例差距是近20年來最大。
疫情導致不少企業裁員,留下來的員工雖然保住飯碗,但工作量增加導致心力交瘁。32歲的韓裔美國男子朴恩尼(音譯)在科技業擔任高級工程師10年,2021年他感覺精疲力竭到了極限,而且想要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妻子商量後,他決定辭去工程師的全職工作,改做科技公司計時人員,之後轉為科技公司約聘諮詢人員。
多虧全職時期累積的存款和妻子維持全職工作,一家人生活無虞,並將醫療保險轉由妻子投保。朴恩尼說:「這樣很完美,我能保持自己的專業技術,同時把時間用在對我更重要的人事物。」
他透露,轉為兼職的第一年,年收入只有全職的25%,工時則只有15%。現在他和雙親及親戚一起開了座家庭農場,種菜養雞。
朴恩尼還開始「科技業兼職」的電子報服務,幫助有意找科技業兼職工作的人。目前電子報有約1000人訂閱,已有科技公司找上門,希望他媒合工作。
對於企業而言,疫情已經改變職場工作型態,除了結合遠距與實體的「混合式辦公」,全職員工的減少也迫使他們思考雇用更多兼職者。
「五三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柯澤尼克(Jeffrey Korzenik)指出:「當你缺少全職工作的勞動力時,就得開始思考兼職的選項,如此勞動力選擇更廣,包括雙薪家庭、銀髮員工以及其他想做兼職工作的人。」
在緬因州開設複合式書店咖啡館的皮納德(Katie Pinard),也感受到勞動市場的改變。她說:「現在的25(每週工時)取代了35。」
她的店有20名員工,只有一人是全職,「對多數員工來說,每週25小時、頂多30小時,是他們的極限」。為此她必須將店鋪打烊時間從疫情前的晚間10點或11點,提前至現在的晚間6點或9點,而且需要加雇人手,對她來說,經營成本確實增加了。
美國幼兒園及小學、醫療照護和娛樂業,是少數最強烈感受到兼職勞動力需求的行業。教育人力公司Kelly Services總裁索爾斯說,有些學校開出150美元(約4600元台幣)日薪徵求代課教師,過去幾個月來應徵者明顯增加,而且女性居多。
對有子女的女性而言,代課教師是頗理想的工作,工作時間和孩子上學時間一樣,既有收入又能照顧孩子。
當然,主動選擇兼職工作者,有一部分是可以接受用較低收入維持基本生活開銷的人,例如被戲稱為「躺平族」的年輕人,這個族群在美國也有增加趨勢。他們和父母同住,省下房租等開銷,從事工時較少的兼職工作,能讓他們擁有更多的私人時間。
退休的銀髮人士重返職場,有些固然是因疫情打擊或經濟困難,不得不繼續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但也有人並非如此。
61歲的昆斯頓(Lamont Cranston)在紐約市的公立醫院當了30年廚工,恰巧在疫情爆發前退休。疫情三年來,他忙於在居住的布朗克斯社區當志工。
去年昆斯頓參加一場地方活動時,熱心的身影吸引一家非營利事業老闆注意,問他要不要來打工。現在昆斯頓是每週上班20小時的「社區教練」,協助社區居民參與就業訓練等工作。
昆斯頓說,這份工作讓他和也退休的妻子可以維持加入聯邦醫療保險(Medicaid)和社會安全福利,也能讓他繼續喜愛的社區營造工作,還能讓他支應節節上升的房租與物價。
最重要的,工作讓他充滿活力,「我習慣每天早起,出門上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