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俄烏戰爭3年】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吳釗燮:美國資源轉集中亞太地區

    2025-02-23 08:50 / 作者 李佳穎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於俄烏戰爭的態度引發國際關注。資料照為2024年9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仍是總統候選人的川普會面。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任後,欲積極促成俄烏和談,不過連番批評烏克蘭、要求以稀有礦產作為交換的條件,不免令外界憂心「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對此,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表示,川普從歐洲撤軍是為了集中資源在印太地區,也就是針對中國,台灣並未因此落入困境。

    川普近期出手調停俄烏戰爭,但將矛頭指向受害的烏克蘭,不僅和談沒有烏方,甚或可能要求以稀土作為交換條件,令國際社會震驚,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前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等人也都以此呼籲,此舉恐讓中國得寸近尺壓迫台灣。

    來自烏克蘭的民間組織NAKO秘書長Olena Tregub則提到,許多民眾期望這只是政治博奕的過程,美國無意背叛。她表示,烏克蘭社會支持澤倫斯基政府,並希望與國際夥伴建立互惠關係,美國若撤回對烏克蘭的支持,烏克蘭必須尋求新的盟友,這與台灣的處境相似。

    Tregub強調,即使烏克蘭失去了一個盟友,也會尋找新的夥伴;即使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烏克蘭仍然要依靠自己的人民,因此尋求與歐洲建立更多合作,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近期已致電基輔表達支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

    吳釗燮出席哈利法克斯論壇時就表示,川普政府官員討論從歐洲撤軍時,目標是為了集中資源在亞太地區,應對特定國家,也就是中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的處境並不差,甚至可能從中受益,不過政府非常審慎留意情勢。

    吳釗燮表示,他留意到國際上的討論,但「台灣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論是歐洲或是台海局勢,任何人都知道誰是挑起戰爭的一方、誰是承受苦難的一方,因此台灣將持續強化防衛能力,沒有任何國家有義務支持台灣或保衛台灣。

    加拿大前國防長馬凱(Peter MacKay)也表示,國際社會不能讓民主政體受到軍事威脅,美國在全球的角色變化將影響台灣的未來,北美地區對於支持烏克蘭的態度顯民主防衛的重要性,因此加拿大政府近期也透過軍事行動表達支持,例如派遣護渥太華衛艦通過台海,展現保護民主的決心。

    政大台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受訪時提及,相較於烏克蘭,台灣對於美國有多層戰略意義,有助於美國與中國協商,過去幾次美中高層會面、國際重要會談,台灣一直是重要議題,美國戰略重心轉向「美中對抗」,而台灣的安全環境也因此受到更大關注。

    劉復國指出,自從川普當選以來,歐洲與北約國家持續觀察、預判川普的態度,12個歐洲國家建立「北方集團——烏克蘭模式」,就是為了持續協助烏克蘭,川普雖然想積極促成俄烏和談,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戰爭和談並非一蹴可及,可能長達數月甚至數年。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