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版《財劃法》恐擴大城鄉貧富不均 藍營縣市長也傳私下表憂心

    2025-02-23 07:50 / 作者 歐芯萌
    新版財劃法恐擴大城鄉貧富不均。取自pixabay圖庫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行政院粗估地方政府增得3,753億統籌分配稅款,意即中央財源大幅減少。《財劃法》修正條文在兩個月後送達行政院,政院表示,因存在明顯瑕疵,並與同日送達的總預算案之間有競合關係,正在研議合法合憲的救濟方式。據透露,不是所有縣市長都開心,有藍營縣市長私下認為,新版《財劃法》擴大貧富不均,導致地方執政運作困難。

    除了地方自籌,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源於中央撥補: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計劃型補助款,分別由財政部、主計總處、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主政。一般性補助是彌補基本財政收支差短;計劃型補助則由中央依施政需要,地方爭取後,由中央撥款給地方,通常地方也須自籌配合款。

    這次《財劃法》修法,聚焦於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和分配方式的修訂。從中央給地方的垂直分配上,新法提升所得稅(從10%提高至11%)、營業稅(從40%提高至100%)提撥比例,並讓土地增值稅全數回歸各地方,挹注於整體統籌分配款的金額變大。各地方政府水平分配上,統一直轄市與縣市政府的分配標準,讓各縣市共分90.5%統籌款,並保障離島三縣市共分2.5%。

    挹注於地方的統籌分配款整體金額變大,卻傳出隱憂。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指出,修法後中央政府每年將減少經常性收入3,753億元,地方自有財源大增,但新法還明訂未來一般性補助款,不能少於新法生效前一年度,這並不合理。

    此外,基於錢隨事權移轉原則,中央承接之省府業務,未來應一併移回各地方政府辦理,且各部會「計畫型補助款」將優先檢討回歸地方,或提高自籌款比率。

    財政部長莊翠雲說明,「水平分配」是各地方政府間分配,各地方工商發展條件、自然環境不同,因此各縣市所能獲得財政及自籌財源存有極大差距。新法水平分配權重45%偏重於人口,營利事業營業額占30%權重,兩項指標合計達到75%,財政部試算後擔憂,將實質擴大城鄉差距。

    莊翠雲直言,營利事業營業額占30%權重,但其數據較高的地方,必定是工商業發達地區,財政本身具有優勢,因此強調營利事業營業額分配,將讓財政優勢縣市更具優勢。人口數分配權重達45%,而人口較多縣市,通常是工商業發達地區,工商業愈發達,人口愈集中。

    莊翠雲指出,營利事業營業額權數調高,人口數分配權數又調高至45%,新法的財政分配,對於大都會區就更有利。根據財政部試算各縣市新增統籌款,水平分配的比例上,新法將呈現「六都與非六都差距縮小,但各自組內的比較則有富者愈富」的現象。

    另新法規定下的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無法更動,未來中央政府只能從減少給地方的「計劃型補助款」來調節財務。倘若中央砍掉原有補助,數據顯示,比對2022年各縣市計劃型補助收入,未來將有6縣市財源不增反減,按金額大小依序是:台南市、桃園市、高雄市、台中市、屏東縣、連江縣,其中藍綠執政縣市各占一半。

    以敬陪末座的連江縣為例,知情人士表示,連江縣屬於財力分級第五級,歲入52億元中,計劃型補助佔總預算6成。連江縣統籌稅款原本是7億,這次增加26億元,變成33億,增幅358%居各縣市之冠,但其2023年從中央拿計劃型補助達31.6億。換言之,未來若中央政府撤掉計劃型補助款,合計反而是少近6億。

    知情人士提到,連江縣若失去中央給予的計劃型補助,將直接影響育兒津貼、家暴、性侵案件、精神疾病與自殺關懷防治關懷訪視、失智照護、公路改善建設等工作。據透露,連江縣長王忠銘曾私下表達憂心,也有部分縣市首長試算後,覺得情況不樂觀。

    「加上總預算被大刪,讓《財劃法》造成的衝擊更嚴重」,知情人士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已宣布,因總預算被大幅刪凍,地方補助計畫將先凍結50%,此舉造成藍綠執政縣市一片哀嚎「不少地方政府在罵立法院,認為根本是懲罰中央跟地方。」外界關注行政院是否將提覆議,不過若提覆議,又與立法院長韓國瑜的想法相悖,因此行政院僅稱尚在研議合法合憲救濟方式。
    歐芯萌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