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認美晶片要花數十年振興 英特爾前CEO喊深化台日關係促科技發展

    2025-11-24 14:54 / 作者 朱紹聖
    英特爾前執行長季辛格日前以美國矽谷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身分,引領7家新創公司來台。陳俐妏攝
    英特爾前執行長季辛格上週以美國矽谷創投合夥人身分再度訪台,他在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表示,與台灣及日本電子產業生態系統深化合作,對發展次世代運算、人工智慧(AI)、機器人等尖端技術至關重要。

    季辛格(Pat Gelsinger)以美國矽谷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身份,上週率旗下7家新創公司訪問台灣。「我確實認為台灣與日本是亞洲最具獨特科技優勢的兩國」,他向《日經亞洲》強調:「我們必須深化與亞洲核心技術能力的合作夥伴關係⋯若只能選擇兩張機票,這兩地必是首選。」

    季辛格指出,日本掌握半導體製造所需的關鍵化學品、材料與設備,台灣的優勢則在於其完整的生態系統。這裡不僅是台積電的所在地,同時還匯聚了創意電子、世芯電子和聯發科等主要晶片開發商,以及眾多晶片封裝和電子產品製造商。

    季辛格直言,台灣如今的供應鏈地位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他們早在40年前就開始布局」,而美國本土部分產業的崛起雖令人鼓舞,但要打造具韌性的供應鏈,需要持續政策支持與穩定投資,「這需要數十年而非數年的時間。」

    而在人工智慧領域,季辛格表示,世界仍處於AI的起點而非終點,並將其比擬為網際網路的早期階段。「人工智慧發展還有2、30年的黃金時期」,但他同時承認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經歷調整」,而當前最大瓶頸在於推理運算仍需耗費高昂成本與龐大電力。

    「正如我們所說,AI需求約每年倍增一次,但全球電力供應量每年僅增長4%至5%」,他解釋道:「在數位人工智慧的世界中,能源能力即等同經濟能力。」

    季辛格指出,隨著地緣政治格局轉變和AI競賽加劇,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和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兩者分歧正在擴大而非縮小;「對於企業執行長來說,你必須預設世界上的差距會持續擴大,並據此調整策略」。

    但季辛格補充說,人們最終不應過度受地緣政治干擾。「從根本上講,創新才是致勝之道」,他強調:「地緣政治從來都不是科技競賽的決定性因素⋯引領科技的唯一途徑,就是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
    朱紹聖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