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圳賽格廣場。翻攝網路
中國深圳華強北的知名商業大樓「賽格廣場」樓高70層,內有數千家主要販售電子產品的租戶,每到午餐外送高峰時段,等電梯的時間可能長達半小時,對於追求接單量的外送員來說有如噩夢。為了替外送員解決問題,替他們把餐點送上樓的「跑腿員」行業應運而生。
《
紐約時報》形容,這是「零工經濟中的零工經濟」。
8月的某個週一,16歲少年李林興(音譯)站在「賽格廣場」大樓入口附近,目光睃巡周圍的街道。每當有外送員出現,李林興就高舉手臂大喊:「代送!」
外送員(中國稱「外賣騎手」)隨即將一個外賣保溫袋遞給李林興,告訴他要送達的樓層,再掃描李林興掛在胸前的二維條碼,支付2元人民幣(下同,約8.5元台幣)的報酬給他,整個過程僅費時數秒鐘。外送員隨即駛向下一個目的地,將餐點送上樓的「最後一哩路」就交給李林興了。
李林興隨即擠進電梯間,和其他數十人一起搭電梯上樓送餐,電梯裡有許多是代跑腿的同行。把餐送到後,李林興再下樓,如此這般重複勞動,從上午10點多持續到晚上8點左右才收工。
李林興剛放暑假時,在當外送員的叔叔建議下開始這份工作。他表示,整天站在太陽下其實很累人,而且這座大樓像迷宮,有幾十部電梯,有些只到特定樓層。
他堅持下去的原因很簡單:「有錢。」
報導稱,每天在賽格廣場外聚集的數十名「代跑腿」送餐員都沒有正式合約,其中大多數是退休人員,像李林興這樣的青年則大多在夏季出現。有些人是為了賺錢,也有些人是為了打發時間。
《紐時》報導,跑腿員通常每天進帳100元(約420元台幣),遠低於深圳民營企業員工每天約260元(約1100元台幣)的平均工資。
外送員通常每單賺取4到8元,給代送跑腿員2元其實不少。但外送員表示,為加快配送速度,這是值得的。對多為青少年或退休人員的代送者來說,這樣的收入也不算差。
據報導,最早開始在賽格廣場前為外送員「代送餐」的人,是47歲的邵子友。來自安徽的他原本在賽格廣場內賣電路板,7、8年前聽到有外送員抱怨大樓結構複雜,容易迷路,於是開始在午休時間為外送員跑腿。
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後,他和妻子開始全職做「跑腿員」。如今他和妻子佔據了賽格廣場前一個絕佳的角落,已建立外送員的信任,接下的代跑腿餐點還多到要分包給旗下十幾個跑腿員,他們夫妻每袋抽佣1元。
邵子友說,他和妻子平均每天向下分派六七百單,不過送錯餐點的爭執也是每天上演多次。如果顧客向外送平台投訴餐點單遺失,外送員可能被平台罰款50元(約210元台幣)。
今年夏天,賽格廣場前甚至出現小學生跑腿員,甚至有父母帶著孩子跑腿,也成為社群媒體的熱門影片。之後當地政府已禁止兒童擔任跑腿員。
在中國,年滿16歲即可工作,所以李林興可以繼續跑腿。不過他不打算做太久,還是想找一份工廠的工作,「坐在空調房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