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遺骸還是寶石?佛陀遺骨在香港拍賣引發議論

2025-05-04 18:45 / 作者 陳家齊
蘇富比拍賣公司即將在5月7日拍賣的佛陀遺骨以及珠寶。翻攝蘇富比官網
全球知名的拍賣公司蘇富比( Sotheby's)即將在7日(週三)在香港拍賣據信是佛陀的舍利以及相關的寶石。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學界與宗教界都認為如是佛陀遺骨,應返歸成為佛教界的遺產,而且人體遺骨拿來拍賣也有倫理上的問題。

這批珠寶1898年在印度北部一個塵土飛揚的小丘中出土,被譽為現代最驚人的考古發現之一。當時發掘的文物包括近1800顆珍珠、紅寶石、黃玉、藍寶石等珠寶,以及帶有圖案的金箔,最初在印度北方邦(佛陀的出生地附近)一座磚室深處被發現。

而文物中一個刻有銘文的舍利甕,鑑定為屬於佛陀本人的骨舍利,震動考古界。蘇富比亞洲區主席兼亞洲藝術全球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非凡的考古發現之一」。

這些文物是在1898年,由英國莊園管理人威廉·佩沛(William Claxton Peppé)在佛陀據信的出生地藍毗尼以南的畢缽羅瓦(Piprahwa)一座佛塔發現。

歷史學家一致認為,這些當時完好無損的文物是佛陀釋迦族後裔和全世界佛教徒共同的遺產。這些文物中的舍利後來被分送至泰國、斯里蘭卡和緬甸等國,至今仍受到尊崇。

德里藝術史學家阿胡賈(Naman Ahuja)質疑說:「佛陀的遺物是否可以被視為商品,像藝術品一樣在市場上出售?如果不是,那賣家在倫理上有何正當性拍賣?」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湯普森(Ashley Thompson)和策展人張永能(Conan Cheong)提出聯合聲明,質疑說:「這次拍賣提出的其他倫理問題包括:人類遺骸是否可以交易?誰來決定什麼是人類遺骸?對世界各地的許多佛教徒來說,正在出售的珠寶是(佛陀)骨骼和骨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倫敦英國摩訶菩提協會(British MahaBodhi Society)的阿貝瓦德內(Amal Abeyawardene)說:「佛陀教導我們不要未經允許拿取他人的財物。歷史記錄表明,釋迦族被授予保管這些遺物的權利,因為佛陀來自他們的社會。他們的願望是把這些遺物與珠寶等裝飾品一起保存下來,以便佛陀的追隨者能夠永遠敬奉。」

威廉的曾孫克里斯·佩沛(Chris Peppé)告訴BBC記者說,他的家人曾考慮捐贈這些文物,但各種方式都有問題,拍賣似乎是「把這些文物移交給佛教徒最公平和最透明的方式」。

發現這些文物時,克里斯·佩沛的曾祖父威廉把這些珠寶、文物和聖物箱交給了英國殖民時期的印度政府:舍利文物送給了暹羅(泰國)國王拉瑪五世。五個裝有文物的舍利甕、一個石箱和大部分其他文物被送往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

他指出,只有一小部分「重複物件」被允許保留在佩佩家族。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