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不盡的卡車貨運車隊,1月31日在墨西哥華雷斯城的邊境關卡,排隊等著進入美國。路透社
大北美關稅戰爭看來已完全無法避免,週二(4日)準時開打,美國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將開始互相對所有商品課徵25%關稅,僅少數品項除外。美國總統川普簽字發動關稅戰時被問到,他曾保證上任第一天就要讓美國物價下跌,關稅戰如何能降低物價?川普回答:初期會有一些震盪,民眾會理解的。
這些「震盪」一開始將集中在幾個特定區塊,不只物價,也會衝擊就業,美國汽車產業將成為超級重災區。以下是北美關稅戰幾個主要的衝擊處與重點。
汽車業美國通用汽車(GM)、福特汽車(Ford)以及包括原克萊斯勒汽車的Stellantis集團,在美國的產線都高度仰賴加拿大與墨西哥進口的零件。這些零件一被打上25%關稅,美國汽車業可能失去競爭力。
《華爾街日報》分析,整個美墨加的自由貿易圈其實是支撐美國本土汽車廠產線的重要基礎。從1995年到2019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期間,美國從外國進口的引擎、汽車零件暴增169%,但也讓美國本土的汽車產能猛增71%。
美墨加的汽車產業整合其實是「多贏」的局面,美國貿易代表處統計,在2023年汽車產業為美國創造了8090億美元的GDP產值,支援了美國970萬個工作。而根據美國汽車產業協會估計,美國2022年向墨西哥、加拿大出口了745億美元汽車與零件,2023年再增14%至862億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這些零件往往會在墨西哥與加拿大加工後,運回美國再處理,然後再運到墨、加進行再次加工。《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零件通常會跨越邊境進出口五、六次,若每次都被課個25%關稅,可以想見美國汽車廠的成本要飆到多高。
《金融時報》報導說,美國汽車業在美國創造的經濟加值,有16%歸功於墨西哥與加拿大的分工。
《華爾街日報》與《金融時報》指出,主要仰賴亞洲零組件的日本本田、豐田可能反而變成川普關稅戰的大贏家。倚賴非北美零件的外國車廠在美國的薪資待遇,往往不如美國本土車廠。這將衝擊從德州到密西根,數以萬計的高收入美國製造業工人生計。
卡車司機由於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的密切貿易聯繫,往來邊境的長途卡車司機成為美國最賺錢的服務業工人之一,而且是不需高學歷,「願意拚就能賺錢」的典型美國夢工人。卡車司機在美國估計超過160萬人。當關稅戰使這些物流突然銳減,數以萬計的高收入卡車司機也將失去工作。最受衝擊的重型卡車司機,通常是自雇的合約工,自己貸款買卡車,亦即他們失去運輸工作時,也要自己面對卡車的高額車貸。
蔬果生鮮食品美國大量倚賴墨西哥的生鮮蔬菜水果,尤其是在目前的冬季期間。根據美國農業部,美國在2023年從墨西哥進口450億美元的農產品,主要大宗品項包括草莓、覆盆子、番茄與牛肉等等。2023年美國從加拿大進口400億美元的農產品,包括牛肉、豬肉、穀物、馬鈴薯以及油菜等等。
另一雪上加霜處在於,美國本土的蔬果農產生產也倚賴數以百萬計的外來移工,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無證非法移工,正因為川普政府的強力取締而逃離農場。美國本土的農產品產量,特別是倚賴手工摘採的蔬菜水果,可能無法補上進口缺口。
原油與能源川普這次的關稅戰,特別「豁免」加拿大的原油,不課25%關稅,而是課較低的10%關稅。美國人對汽油價格極度敏感,川普深知這一點,他在這裡要降低關稅戰的油價衝擊。
但是關稅就是關稅,必然拉高汽油生產成本。美國煉油廠有40%的原油倚賴進口,而這些進口原油當中有60%來自加拿大,11%來自墨西哥。加拿大與墨西哥總計供應了美國煉油廠將近30%的原油。
產業團體美國燃油與石化生產商協會(American Fuel & Petrochemical Manufacturers)理事長湯普森(Chet Thompson)表示,他現在只希望能夠「儘快」對原油與能源產品達成豁免協定。否則,美國消費者很快就會在加油站品嘗到關稅戰的後果。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電力。美國東北、西北的電力網有很大一部分都和加拿大連接,在冬季取暖需求旺盛時加拿大向美國輸出電力。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宣布加拿大除了對美國產品要全面課徵25%關稅,也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對付美國的關稅威逼。若加拿大切斷電力供應,美國許多地區的電網,一段時間內無法補足這個缺口。
其他加拿大卑詩省(BC)已經宣布要境內的賣酒店全面下架美國酒,包括啤酒、波本威士忌等眾多美國「川普支持州」的主要酒類產品。
針對川普的關稅戰,加拿大還有更鷹派的呼聲。競爭加拿大總理位置的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已經在X平台上發文說,她如果掌政,將針對川普的超級好朋友、億萬富豪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課徵100%關稅,對美國酒也同樣課100%關稅。這種瞄準川普支持者的「重點打擊」關稅可能成為下一波的北美關稅戰主戰場。
全球金融若北美關稅戰持續下去,而川普也對歐盟等地展開同等激烈的關稅戰,美國物價上升壓力可能無法下降。這些關稅不可能通通由出口國自行吸收,這是金融分析師的共識。荷蘭國際集團(ING)的首席國際經濟學家奈特利(James Knightley)說:「絕大多數的漲價都將要由美國消費者承受。」
在此情況下,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降息時程將更加遙遙無期。Fed原本已經預計今年只會降息2次,如果美國物價通膨壓力持續無法緩解,今年的降息次數可能歸零,甚至有可能需要重新升息。
當聯準會的降息軌道出現變數,全球金融市場將出現一波劇烈動盪。美股週五收盤下挫反映了投資人的憂慮心態。
關稅戰將持續多久?許多觀察家依舊希望川普的關稅戰只是要達成其他目的的威嚇手段,而非準備長期執行的政策。這樣的看法已經遭遇了不祥的預兆:川普在總統就職典禮時一再強調19世紀末的美國前總統麥金萊的偉業,強調美國當時只靠關稅就能養活整個政府,不須向美國人民徵稅。高關稅有可能是就是目標,不是手段。
對於這次向加拿大與墨西哥開徵高關稅,川普使用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授予的總統權限,也是空前之舉。對於關稅何時可以撤銷,川普僅模糊指出是當加拿大與墨西哥阻遏毒品與非法移民湧進美國時。但《華爾街日報》指出,只要美國還有這麼多人在吸毒,毒品就會不斷從邊境進入美國。缺乏關稅戰結束的具體條件,可能使這場北美關稅戰成為常態性的高關稅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