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去年初將「限貸令」納入金融機構授信規範,大建商挺住,中小建商卻陷入資金斷鏈窘境。中小建商直言,土地成本增、缺工缺料已讓工程窒礙難行,就連遠雄也有意處分六都地區營建用地,國發會日前雖喊話銀行應「妥善調配」非都會區授信,但銀行怕金檢,融資依舊難上加難,已出現不少建案帶照「盤給」大建商;中小業者大嘆「遠雄有的事,我們一定會有;我們有的事,遠雄不見得發生」,若中小建商資金持續周轉不靈,難保不再出現另一波爛尾樓潮。
總統府本月8日正式公布《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無獨有偶,國發會當天也邀集中央各部會召開「健全房市行動方案」會議,會後強調,《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有助健全房市交易秩序,未來相關子法將以不影響正常交易、符合實務需要為原則進行規範。
至於中小型建商希望政府協助解決融資困難、建材上漲等問題,國發會回應,會議特別促請銀行於授信時,考量區域的適度均衡發展,妥善調配授信額度,以利部分區域建案取得資金,央行7日已增修訂「央行對金融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答與問,供金融機構參考依循辦理。
不過,國發會的說明不但沒讓業界安心,反而引發更大的反彈。
「最近問了好幾家銀行,他們都說土建融控管的放寬宣示沒有用,還是借不到,因為上頭『金檢』的刁難跟認定,常常會讓銀行不敢鬆綁,也不可能放寬。」一名建設公司董座受訪時無奈地直嘆氣,許多中小型建商地處二線或三線城市,很多銀行根本就不敢承做,去年第一季的建案,要向銀行土建融,拖到今年初仍無答覆。
該名董座表示,業界氣到炸鍋的主因有二,一是央行前年實施「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俗稱第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共有四大規範,其中「購地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保留1成動工款,並要求借款人切結於18個月內動工興建。
同時,為避免銀行核定「一定期間」過於寬鬆,於去年1月13日邀集36家本國銀行及信用合作社等召開「強化銀行購地貸款風險控管措施」會議,要求金融機構辦理購地貸款,應將前述納入授信內規,作為內部稽核及自行查核重點,而央行也將此列為檢查重點項目。
「購地貸款」被納入金融機構的授信內規的衝擊,另一名業者直指,金融機構評估動工實際所需時間最長以18個月為原則,但業界都知道,從買賣土地到動工興建的過程,涉及到土地鑑界、法定空地證明、地質調查和鑽探、地上物拆除、容積移轉、都市計畫委員會審查、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查、結構外審、水電和消防審查等,多項事前準備項目。
加上各銀行對六都和其他縣市有分級貸款規定,六都為一線城市,其他都市為二線城市,鄉鎮市為三線城市。衍生到《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總和的30%。
意即依現行規定,只要資金用途用於不動產,就要納入前述的30%上限,而各銀行不動產建築放款通常到26%左右就恐怕不能再放款,畢竟大型建商就占多數,使得全國逾8成以上的中小型建商無法貸款。
18個月內動工興建還涉及到「造價成本」,另一名不具名的地方建商指出,以透天厝為例,四年前單坪造價約6.5萬元,現在單坪造價翻倍、13萬元;從工期來計算,過去18個月就能蓋好透天厝,現在至少要多加半年以上,而花3年就能蓋好的大樓,也要再加上1年,才有機會完工。
嘉義市不動產開發公會名譽理事長呂冠衡提醒,遠雄董事會早在今年1月10日就做出重要決議,「本公司董事會決議授權董事長在新台幣15億元額度內,處分六都地區未能及時推案之營建用地」,才隔一天,遠雄建設就處分新北市新莊區555坪的土地,連大型建商都開始有動作,已有許多中小型建商打算把手中的帶照建案盤出,換取資金周轉。
近年來房價飆漲,外界以為建商口袋滿滿,實際上受到原物料、營建成本、人力及土地價格陸續上揚的影響,許多建案的工期推遲,也讓利息連帶增加,別說住宅建案的興建費用增加,就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的興建費用也暴增,「營建工程價格上漲反映是全面性的」,重大公共建設一併受累。
至於私法人購買住宅採許可制,在參與都更危老的部分,分為「免經許可」和「需經內政部許可」項目,讓許多建商和地主弄不清楚標準為何。有業者建議只要「參與都更或危老」都應給予納入「免經許可」項目,畢竟全台30年以上老屋逾500萬棟,推動都更危老是政府的主要政策,兩套標準限制只會讓建築業或開發商在進行整合時更混亂。
台灣省不動產開發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黃啟倫無奈地說,政府在「不可歸責建商」的因素下,新購土地18個月可有條件鬆綁,但開工期就算能延後一、二年,仍要在銀行要求下動工興建,在缺工缺料嚴重,且緊縮土建融,勉強發包動工的情況下,勢必影響建築品質和進度,一旦周轉不靈,誠如其他中小建商所反映,即便把帶照建案盤出,倘若無人接手,恐形成另一波爛尾樓潮,讓不動產業全面崩盤、難以健全,「難道這是政府打炒房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