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侯永清認為業者應該加強技術研發,提升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戴嘉芬攝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今日(10/23)舉辦年會。理事長侯永清表示,地緣政治對於市場造成的不確定仍然存在,台灣半導體產業面對挑戰,必須具備話語權,未來可從加強技術研發、增加與國外夥伴合作等方向來增加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把生態鏈做得更強,無法被取代。
侯永清目前也是台積資深副總暨副共同營運長。他致詞時表示,2025年充滿挑戰與不確性的一年,全球面對地緣政治的劇變及供應鏈重組等因素的交織,使各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轉折點。
在這樣的環境下,台灣半導體再次展現強大的應變能力與國際競爭力,去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締造了「製造第一、封裝測試第一、IC設計第二」的亮麗成績。預期2025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6.5兆台幣,年增 22.2%。
展望未來,地緣政治對於市場造成的不確定仍然存在,台灣半導體產業面對挑戰,必須具備話語權,業者和協會可從幾個方向去進行。
首先,是加大對新技術的研發,尤其在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異質材料與AI晶片方面,把技術做的更好,將來才能有更多機會和發語權。我們必須把生態鏈做的更強,無法被取代。
他進一步指出,TSIA去年成立設備委員會,把半導體領域擴張到先進設備、關鍵零組件,也是基於「把生態鏈做強」的目標。
此外,侯永清認為,台灣產業也應加大與國外夥伴合作,引進海外生態鏈,這樣可以進一步擴大生態鏈。截至去年底,已有超過40家國外合作夥伴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營運或物料中心,我們應該要跟這些夥伴繼續合作。在法規容許下,進行不可或缺的整合。
他進一步指出,面對世界各國在地化,要求生態鏈具備韌性的趨勢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的廠商,已在美國、日本、歐洲等15國做出各種不同的投資,以反映客戶對在地市場的需求,也展現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世界上扮演關鍵角色。
侯永清提到在永續經營、環境保護層面,半導體產業在台灣扮演領頭羊角色,基於此責任感,TSIA已於去年8月針對範疇1~3,宣布減碳作為,包括自主用電、間接排碳以及生態系排碳做出承諾。另針對能源轉型,亦於9月提出白皮書,對政府提出建言。
在人才培育方面,協會持續與產官學研合作,協會成員除了在大學演講,也將觸角伸入高中,透過各種課程,希望引起高中生對半導體產業的興趣;會員公司也針對非理工科學子,開發一系列課程,希望藉此讓更多新血加入半導體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