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關稅不確定性、民間消費和投資信心減弱,主計總處下修全年GDP為3.10%,但下半年呈現趨緩,僅成長1%。廖瑞祥攝
面臨對等關稅衝擊、新台幣大幅升值,恐衝擊我國出口,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能否「保3」備受關注。主計總處今(5/28)日公布最新預測,受惠AI需求持續強勁,帶動出口擴增,但關稅的不確定性、民間消費和投資信心減弱,下修全年GDP為3.10%,相較2月預測減少0.04個百分點,整體呈現上半年強勁、下半年溫和,還未到低迷的態勢。
主計總處今日召開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審議2024年第4季國民所得修正、2025年第1季初步統計,以及今年預測等案,會後由主計長陳淑姿、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等進行說明。這也是川普宣布將對全球多國課徵對等關稅後,主計總處首度發布的經濟預測。
AI需求強勁 出貨效應可望延續至下半年最新預測顯示,今年首季受到AI與高速運算等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加上廠商提前備貨,初步統計實質GDP成長5.48%,相較前一個月的概估數5.37%、增加0.11個百分點;若是以全年來看,今年全年的GDP為3.10%,相較2月的預測數下修0.04個百分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成長5.35%、下半年僅成長1%,出現高達4%以上的差距。
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說明,受惠AI需求優於預期,且相關零組件供應與系統整合有效克服,帶動出口擴增,加上廠商因應關稅政策提前拉貨,可望持續挹注至下半年,推升全年出口額達5177億美元,但全球經貿的不確定性因素高,削弱民間消費及投資信心,導致實質成長全面下修。
關稅衝擊參考國際資料 未納入預測模型 至於主計總處是否有設定關稅進行評估?蔡鈺泰表示,主要參考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預測,除了設定中國關稅稅率為30%,其他國家多為10%的基準關稅,同時,國際預測機構也下修全球貿易量及經濟成長率,關稅對全球經濟表現帶來影響,我國則是AI需求超出預期,出口可望延續到下半年正面支撐,但仍要觀察貿易對手國的狀態。
近來國內預測機構評估,對等關稅恐怕落在15%至20%,還有半導體關稅等,是否對經濟帶來衝擊?蔡鈺泰說,倘若關稅稅率拉高,問題恐更嚴重,出口、投資和消費首當其衝,但現階段仍在談判,況且,其他國家稅率偏高,對三角貿易也會有影響,待結果出爐後再進行評估和判斷。
除了出口表現持續升溫,民間消費和投資對GDP貢獻都雙雙下滑,蔡鈺泰指出,關稅的不確定性因素,使得股市出現劇烈波動,衝擊民間消費和投資信心,加上去年的基期偏高,使得實質成長下修,政府會視台美貿易談判的情況,提出相應措施減緩衝擊,或降低物價壓力,而新台幣4100億元特別條例和預測目前尚在立法院審查,並未納入評估。
上下半年經濟成長差距大 金融海嘯已有先例另外,今年上下半年的經濟成長率,罕見地出現4%以上的差距,讓人直呼不可思議。主計總處資料顯示,過去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如金融海嘯、SARS疫情爆發都曾出現上下半年的經濟成長出現極大的差異,2008年金融海嘯當年,上半年GDP為6.63%、下半年是-4.42%,差距高達11.05個百分點。
第二高出現在2009年,上半年經濟成長-6.88%、下半年是3.65%,差距也有10.53個百分點;再來發生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上半年經濟成長1.92%、下半年為6.36%,相差4.44個百分點。而本次的預測,上下半年差距為4.35個百分點,為歷年來第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