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23年12月台北新車暨新能源車特展開幕。廖瑞祥攝
KPMG安侯建業今(19)日發布最新《全球汽車產業高階主管調查報告》指出,
成生式AI正觸及汽車業各領域,包括從汽車最初的設計、製造到銷售和駕駛的方式,故而提醒業者應反思人工智慧策略是否具有全面性與前瞻性。該報告是在2023年調查訪問30國、1041位汽車產業高階主管,報告還指出,僅管知名汽車品牌都進軍電動車領域,但隨著特斯拉在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開業,特斯拉依舊會是電動車龍頭品牌。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表示,綜觀本次報告,隨著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和營運成本增加,讓汽車產業前景較不樂觀,全球僅34%的高階主管表示他們面對市場非常有信心,比2022年低了7個百分點。此外,汽車業對未來複雜的技術挑戰也表示自身「準備不足」。
雖然「性能」依舊是汽車的賣點,但「客戶體驗」已悄然上升至第二;而對製造商的挑戰就是,汽車硬體通常很值得信賴,但軟體則不太可靠。近來,網路攻擊行為也引發大眾對汽車網路安全的疑慮。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會計師吳俊源舉例,MIH在2023年中已與BlackBerry簽署MOU,為強化電動車的軟體平台性能,如電動車開發、物流運輸、叫車服務等,希望在智慧城市的願景下,打造更好的電動車客戶體驗 。
報告也指出,歷經疫情期間的混亂後,汽車業新的供應鏈管理正朝向「Just in case」來取代「Just in time」(即時生產)的模式;企業採取相應的策略增強其供應鏈韌性。
儘管如此,
業者對未來五年商品和零件的穩定供應仍存有高度擔憂,只有中國較樂觀,因為中國主導大部分關鍵產品的供應鏈,尤其是電動車電池的原料。針對橫空出世的生成式AI,汽車業似乎認知到未來許多白領工作都將運用自動化完成,汽車製造商必須培育及招募更多的專業人才,以採用各種形式的AI工具。在今次調查也顯示,汽車製造商表示他們對於人工智慧、數位雙生和進階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的準備程度,只有12%的高階主管表示已充分準備,比2022年的22%低了10個百分點。
在動力系統技術上,2023年似乎有更多的公司在雙邊下注,混合技術在科技技術領域整體排名從第四名躍升至第二名。
最後,KPMG替全球汽車業列出4大關鍵優先項目,第一,汽車製造商應同步關注內燃機和其他替代品的發展。第二,生成式AI遲早會觸及汽車產業的各個層面,包括從汽車的設計、製造到銷售和駕駛的方式,業者應反思人工智慧策略是否具有全面性與前瞻性。
第三,打破過去汽車製造商開發技術單打獨鬥的習慣,從外部尋找研發所需要的創意和專業知識。
第四,各國對電動車的市場狀態不同,歐洲、美國和中國對電動車的需求正持續飆升;在印度、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其他大市場,電動車成長將逐步放緩。同時,車商也必須持續強化供應鏈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