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前副院長施俊吉。資料照,行政院提供
對於未達貿易協議國家,美國總統川普7日公布第一批關稅信的通知對象,共14國,未包括台灣。行政院前副院長施俊吉推測,台灣目前還未與美方達成協議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台灣不願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二是不願意大幅下降美國汽車進口關稅,他認為,若政府擔憂左膠與國產汽車產業反抗,恐怕會犧牲其他產業與人民就業,「這樣是否公平?」
川普4月祭出對等關稅戰,對多國徵收11%至50%不等的關稅,其中台灣達32%,後續宣布90天寬限期到7月9日,期間僅實施10%基準關稅,誘請各國把握時間談判。
如今,寬限期在即,川普7日陸續針對未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起寄出關稅通知函,包括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等14國,並未包括台灣。這些國家面臨25%至40%不等關稅。川普同時簽署行政命令,將貿易談判期限延後至8月1日,對未達成協議國家,恐面臨高關稅挑戰。
對於川普最新動作,施俊吉以經濟學者的身分7日於臉書分析,台灣目前還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談判觸礁,現在坐等收關稅通知書。
施俊吉推測,談判觸礁可能有2個原因。
第一,我方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例如含豬肉原料的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都必須標示豬肉的原產地,他認為,這項堅持可能是怕「左膠」作祟,「政府害怕出現以食安為名的社會抗議風潮。
第二,我方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而擬以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為補償,但遭美方拒絕,「(政府)為了繼續保護國產車,因為如果降美車關稅,美車的相對價格會下降,國產車將面臨嚴重的競爭;如果降的是汽車貨物稅,則所有的車之相對價格維持不變,國產車不用面對激烈的美車競爭,但政府的財稅收入會大幅減少。」
施俊吉認為,假使推測為真,他疑惑,台灣政府現在堅持讓「左膠」和國產車得意,犧牲的是其他會被美國課徵高關稅的產業、廠商及其就業人口,「這樣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