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 Saño更為人熟知的綽號是鯨少年。他本人很害羞,卻成為海洋生物保護的發言人,這便是他對世界無微不至的愛。
Robin Deguzman為A.G. Saño拍攝的肖像。(圖片提供/EZDIVE)
A.G. Saño出生於菲律賓,後成為一名專業攝影師,作品散見眾多國內外媒體平台,包括CNN、國家地理頻道、亞洲地理、洛杉磯時報和菲律賓每日問詢報。現在他是一位保護主義者,並已在鯨與海豚研究領域兢兢業業14年。他還完成了知名國際組織,像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和瑞爾保護協會(RARE)交付的關於海龜、儒艮棲息地、鯊魚和其它環保任務。他也是Balyena.org的聯合創始人,此非盈利團體目前在他的祖國開展海洋哺乳動物保護行動。
從攝影師到一位海洋保育家,A.G. Saño在觀賞完記錄片《血色海灣》後決定為海豚發聲,並完成了他的第一幅壁畫。一個心中充滿著怒氣與哀傷的男人,他的即興小動作,隨即演變為一項宣揚有關35,000隻海豚的海洋保育;從學校、私人住家到公共建築,他總共在200片牆面上創作,期間有超過25,000志工的加入。過去14年以來,他除了致力於鯨魚與海豚的研究外,他同時也是Bayyena.org的共同創辦人,該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海洋哺乳類動物的保育工作。
2016年,香港國際潛水暨度假觀光展上,A.G. Saño為大家創作另一幅佳作,也邀請現場訪客參與他的「Colour to Care」計畫。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最愛的顏色,並在A.G. Saño繪出的線條輪廓內進行著色。Saño與香港國際潛水展一起,希望喚醒大家對海洋的歸屬感, 並一同參予這項宣導活動,也就是Saño的願景:終止世上所有的海豚囚禁。
2018年,Saño將會參加上海國際潛水暨度假觀光展,繼續他的發言人使命,幫助提高公眾的海洋保護意識。
A.G. Saño 在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環境周裏,與環境科學的學生們,共同繪畫一隻武裝的海豚。(圖片提供/EZDIVE)
A:1999年底到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了一個鯨類研究組,我是其中一員。核心研究小組,包括我,持續進行著研究,並成立了一個非政府組織。從2000年第一次航行起,我就是組裡的攝影師,至今依然活躍。由於早年研究並沒有很多海洋哺乳動物攝影師隨行,所以有些朋友就親暱地稱我為「鯨少年」。海豚綽號是在我開始在公共空間創作海豚壁畫、宣傳海洋保護之後才有的。
A:宣傳工作是一項身心俱疲的活動,但它的目標和意義激勵著我前行。益處總是比困難多的,所以每次想放棄時,只要想想宣傳的成果,就能決定鼓起力量繼續走下去。
A:我其實一直與大自然有種精神上的共情,所以1999年聽到有鯨類研究的機會時,我立刻決定投身其中,保護大自然。第一次參與環保項目對我以後的宣傳工作有很大啟發。
A:對,Yeb也是一位自然活動家。他無法忍受不公平之事,也無法坐視不理。在大學期間,他就加入了學校的環保組織,從此再沒停止過保護自然的活動。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後來接到政府任命才離開。現在他又回到了公民社會運動領域,是綠色和平組織的一名領袖。
A.G. Saño 在德國杜伊斯堡高中裡演講,是他「永續發展目標」之旅的一站。德國非營利組織 Eine Welt Netz 邀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17位藝術家進行壁畫創作,代表的正是聯合國17個目標。(圖片提供/EZDIVE)
A:籠統地說,當然是氣候變化。它囊括了海洋生物面臨的所有其他困境。但在氣候變化家喻戶曉之前,海洋已經面臨著化學污染、塑料污染、鉛汞污染、偷獵、拖網作業、珊瑚礁破壞、濱海資源損壞和過度捕撈等問題。如果我們不盡快扭轉這一趨勢,這些問題就會讓我們的海洋最終消亡。
A:我很理解她的心情。我在歐洲一些大型活動家聚會上有幸見過她,也曾與她交談。我懂她的急躁,因為我見識過這個時代越來越冷漠的人們,也知道保護活動遭受的重大挫折。當她說保護活動刻不容緩時,我明白她的意思是大自然正在消亡。我們或許不該再等,而應該有更多行動。
A:我受邀參加上海國際潛水暨度假觀光展,非常高興能和人們分享我對海洋保護的理念並號召他們採取行動。我很期待與中國朋友見面,也會試著介紹一些有助於保護海洋物種的簡單方法給大家。
我的宣傳活動最終要實現的是:創造一種生態藝術空間,我可以作為導師,指導年輕的、新的自然保護人。如果有足夠多的人支持我創辦這種空間,那我相信,它一定會為當地培養更多的環保戰士。我相信上海是實現這一計畫的優秀平台。
AG Saño 在Silliman University 的牆上繪畫一位復古造型的潛水員與鯊魚(右圖),該大學為菲律賓數一數二的海洋研究室,也是鯊魚高峰會,是該區一年一度為鯊魚發聲之人士辦的講座、政策討論會與社區活動,目的在於增進國家內的鯊魚保育工作。(圖片提供/EZDIVE)
文章出處:EZ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