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在經過寒流之後,春神也要開始派梅花和黃鶯來報到啦~
話說台灣其實真的有黃鶯,只是經生態團體調查表示可能只剩下不超過二百隻;
相較起來,雖然梅花在台灣也不算很常見,但至少在每年一月底二月初(這邊順便回答從小困擾各位的「梅花梅花幾月開?」問題),還是有機會看見他們傲嬌的在枝頭綻放。
只是問題在於,梅花到底在哪兒?
在台北要找梅花尤其不容易,但如果您用心找仔細看,在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邊,您可以發現一點梅花的蛛絲馬跡…
發現了嗎?在人行道邊的黑瓦白牆上,窗花隱隱約約排列呈現出了五瓣「梅花」造型。 沒錯! 這就是要找到梅花的重要提示…
循著有梅花圖樣的白牆,您會來到了一座門匾上書有「逸仙公園」的大門。不要遲疑,勇敢地走進去,您會發現咱們的Dr. Sun Yat Sun 已拄著拐杖煞氣斗在門口歡迎您。
跟逸仙Say完Hi ,繞過樹叢屏風進入公園內,咱們今日的主角梅花終於現身啦。
逸仙公園有很多品種的梅花,而最早綻放的就是這種宛若一樹飛雪的白梅。他們五瓣的花兒堅忍不拔的挺在枝頭開在風中,相當符合大家想像中梅花應有的形象。而梅花的花香也是真的撲鼻,風一吹拂就有被花香襲擊感,也難怪每當梅花開總是可以看到一群蜜蜂在嗡嗡嗡勤做工。
雖然今日主角已經現身了,但來到逸仙公園,可以遊覽的可不是只有梅花這麼簡單。更不容錯過的,是梅花綻放庭院後方的這棟屋子。
這棟屋子在日治時代叫「梅屋敷」,翻成中文就是「梅花宅邸」。我想看著這照片有梅花又有宅邸,應該不用多作解釋了。
被花擋住可能不太清楚,我們換個清楚點視角…
顯而易見的,這是一幢日式建築,而它最早的用途,是日治時代台北的一所高級旅館。高級旅館在歷史上並不稀奇,稀奇的往往是誰曾留宿過,而這間旅館之所以可以從日治時期保存至今,正是因為他曾經住過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
相傳孫中山在海外謀劃推翻清朝活動時,曾經下榻於此與當時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進行會談,所以當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民國36年蔣中正特地將此指定為「國父史蹟紀念館」,而裡面至今仍陳列了與孫中山有關的文物及事蹟簡介(館內不能拍照,大家有空可以自己來體會一下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瞭解為何今天「逸仙」的戲份這麼重,因為這整座公園設立的目的,其實就是作為國父紀念館啊!附帶一提,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台北國父紀念館其實在民國61年才落成,所以這裡可說才是台灣第一間國父紀念館。
如果您還沒體會到此處對黨國具有深刻意義,請參考下圖立在公園碑亭中的石碑:
是的,在國民黨建黨六十年(應是從孫中山創立興中會起算)之際,蔣前總統特別在此題了「匡復中華的起點,重建民國的基地」以資紀念。孫中山當初大概也想不到自己來台灣吃飯睡覺的地方,在後世竟然獲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吧!
其實除了賞梅與緬懷先烈,逸仙公園在這幾年的意義變得更多元。一方面因為有日式建築和山水庭園,此處已成為Cosplay愛好者的外拍重地;一方面因為鄰近台北車站附近的「印尼街」,公園內常可見三五成群出遊談天的外籍移工。
其實從公園全景看起來可以發現我寫這篇遊記時其實公園內的梅花尚未盛開啦。但這樣也好,等各位看完本篇遊記來此拜訪之時,應該就能完整感受到蠟梅處處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