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士林夜市裡那棟紅紅的建築 原來是百年古蹟

    2018-01-11 00:00 / 作者 電解質

    大家耳熟能詳的士林夜市,是台北市內最大,全台打卡次數最高的夜市地標。曾多次獲選為台灣代表夜市、觀光客來台必去景點首選,在遠見雜誌「全台夜市遊逛」大調查中,以15.4%得票率獲得臺灣最喜愛的夜市「第二名」,只輸給第一名逢甲夜市25.6%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人聲鼎沸的士林夜市主體建築物——士林市場,竟然是一座有百年歷史的古蹟。

    臺北市公有士林市場正對面即為士林地區相當有名的媽祖廟慈諴宮,慈諴宮本身也是一座超過130年歷史的古蹟廟宇。



    1909年,開始有所謂的「士林市場」聚落一直發展至今。當時因為有河道的交通旁邊的基河路就是基隆河的舊河道,來自社子、金山、淡水、基隆、桃園等地的小販,帶著農產、魚貨集結在慈諴宮廟埕上,從天還沒亮就開始在這裡批發農產品,再到附近的三角渡裝貨,沿基隆河經過番仔溝轉往淡水河,將貨物運送到大稻埕艋舺等地出售。

    然而市場攤販逐漸侵占廟宇用地,於是慈諴宮築起圍牆保留僅存的狹窄廟地,圍牆只能任由攤販使用,為了可以方便管理流動攤販,便在1913年,正式興建公有士林市場主體建物。



    士林公有市場為磚造木架的建築物,主體以紅磚建成,屋頂是木桁支撐,上方突起處則作為通氣窗;側面大弧形的拱窗,使光線可充分進入,創造明亮的空間。



    1998年,在台北市政府都還沒成立文化局這個單位時,士林市場就已經被列為市定古蹟,並且由於主體建物過於老舊及破損,有危及攤商和遊客的安全之虞,於隔年開始進行規劃改建。2002年將攤販移至「士林臨時市場」,本以為兩三年後就可以完成改建搬回來,但沒想到因為預算及工程延宕等問題,一拖就是9年,甚至一度變成廢墟危樓,直到2011年12月25日士林市場才正式脫胎換骨,完成改建重新開幕。

    很多人以為士林夜市只有晚上才營業,其實,士林市場白天的生鮮攤商、平民美食也很有人氣,是少數日夜都可以逛街採買、嚐美味的傳統市場。經過整修後的士林市場,中央鋼棚區呈現出工業風的現代感,販售著許多最流行、年輕人喜愛的小物;兩側連接的長短棟建築卻是有百年歷史的古蹟,有濃濃的日本風。



    在這我們早已熟悉卻不知道原來它這麼有歷史底蘊的場域裡,不論營業項目還是建築特色,都令人有時空交疊的感覺,展現多元文化的趣味,下次再來到這裡可以駐足停留一下,重新認識、重新感受一下士林市場的歲月與流光。

    電解質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